??? 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12月的增速下降了2%,全國消費增速突然放緩。媒體稱,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的出臺引發高檔消費的狂降。發改委判研經濟形勢擔心當前經濟市場需求不足。(3月27日《南京日報》)
??? 發改委的這種“擔心”才真讓人擔心。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雖說效果立竿見影,茅臺、魚翅、高檔茶、豪華賓館甚至刀魚、鮮花等都遭受重挫,但現實并不能讓人樂觀,五花八門的公款吃喝的“變種”依然存在,最近有媒體就曝出國企食堂宴請官員、茅臺裝入礦泉水瓶的新聞。公款吃喝導致消費低迷,內需不足,連發改委都“坐不住”了,難道讓公款吃喝“綁架”中國經濟?
??? 眼下,加大投資有高通脹之憂,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內需市場被賦予“重任”自然理所當然,但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所說,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目標來看,反對奢華浪費和擴大消費的目的是一致的。把提振內需、擴大消費的希望放在三公消費尤其是公款吃喝上,于情于理于法都不通。
??? 遏制三公消費,打擊公款吃喝風,影響了內需消費,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高昂的三公消費消耗了大量財政資金,猖獗的公款吃喝風不僅揮霍了民脂民膏,更抹黑了政府的形象,損傷了政府的公信力,成為一種典型的“舌尖上的腐敗”。
??? 政府過緊日子,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治理三公消費,打擊公款吃喝,節省資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要加大民生投入,減稅放權,藏富于民,把納稅人的錢花出來,而且要花得合法、合理、合乎民心。因此,治理公款吃喝導致消費低迷,對百姓而言絕對是利好的消息。
??? 事實上,公款吃喝造成的消費市場低迷,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而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經過程,甚至連陣痛都談不上。讓高檔消費遠離權力,遠離政府,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市場秩序,是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管好政府的錢袋子,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讓政府花的每一分錢都暴曬在陽光下接受監督,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也是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清明政治的必然要求。
??? 靠公款吃喝支撐的市場是虛假的、不正當的繁榮,發改委所謂的“擔心”實在用錯了地方。因治理公款吃喝導致的內需市場低迷、部分行業的凋敝,不需要也不值得獲得廉價的同情。整治公款吃喝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硬仗,容不得半點懈怠,更不能讓這種丑陋風氣“綁架”了中國經濟。否則,只能是飲鴆止渴,悔之晚矣。
???? □本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