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跪地給殘疾乞丐喂飯,深圳一90后女孩“文芳”爆紅網絡。 3月26日,多家媒體轉載報道了這一 “深圳最美女孩”,但僅一天之后,這個圖片和新聞即被證偽。
??? 記者求證發現,整個行為是某商業展的炒作。目擊者稱,圖片共拍攝了兩次,分別為3月24日和25日下午,每次都是以喂飯來擺造型,整個過程持續幾分鐘,“最美女孩”并沒有幫助老人尋親,更沒有真的將老人帶走。
??? 披著正能量的外衣,消費人們對最美人物的好感,遂商業之實惠,這樣的策劃還真是“聰明”。
??? 雖然嚴格說來,網絡帖子并不算真正意義的新聞,但在自媒體時代,每一個網絡文本也相應有了準新聞性質,蹈行著新聞的傳播規律。更何況,今天網絡討論中的熱點,幾乎都會進入正式新聞報道的范圍。
??? 新聞被證偽,結果不算太差。也許最糟的,是那些隱性地消費著大眾情緒的報道——有些報道喜歡將臧否的對象 “泛官方化”,不分青紅皂白地貼上“公權力”標簽,既能吸引眼球,又給大眾留下向體制開炮的正義感;有些報道則喜歡臆測經濟政策動向、制造相關領域的緊張感,操控大眾的投資和消費。
??? 還有多少新聞在消費大眾情緒?寫新聞的人,讀新聞的人,我們都要想一想。□劉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