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小長假3天,莫言舊居接待的游客超過千人。游客中既有單純去參觀沾“文氣”的,也不乏“摳墻皮、挖磚塊”的。莫言二嫂葛金芳說:“他們說是帶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氣’。 ” (4月7日《京華時報》)
??? 自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他的老家高密平安莊便再也不得安生,來自全國的游客紛紛涌向其舊居沾“文氣”。早期的游客,將莫言舊居的蘿卜、樹苗拔光;后來,莫言二哥管謨欣也“受累”成了“明星”,被游客頻繁要求合影,成為“合影帝”……有媒體稱,莫言舊居如今已被游客踏破門檻,成了危房。
??? 由于不勝其擾,清明節前,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的 “2012~2013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莫言表示去他舊居參觀的人太多,讓他家“真的受不了”,呼吁大家“千萬別跑了,去了失望,我小說里輝煌的、壯麗的場景根本看不到的。 ”但清明節期間還是有大量游客去了他老家,甚至有人在他的舊居摳墻皮、挖磚塊。
??? 拔蘿卜、樹苗,求合影,摳墻皮,挖磚塊……旅客的這些“出格”舉動幾近愚昧,令人感到極其荒唐可笑。毫無疑問,靠此沾“文氣”毫無效果,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罷了。如果挖墻腳、拔蘿卜真能帶來文氣的話,那么莫言應該是挖文豪家墻角、拔文豪家蘿卜最多的人,事實上誰都知道莫言沒干這事。莫言的成功,是靠讀名著讀出來的,靠爬格子爬出來的。
??? 因此,與其挖莫言家的墻角,不如去耐心讀莫言的作品。只有靜心去讀他的作品,才能欣賞到莫言高超的語言藝術和精彩的文學形象,才能提高欣賞能力、文學水平,才能真正沾上莫言的“文氣”。否則,只憑在節假日“一窩蜂”地往名人故里跑,搞些摳墻皮、挖磚塊之類的“破壞”,不但沾不上文氣,反倒暴露出自己的淺薄和俗氣,為世界平添笑料。這既是對名人的不恭,也對自身文化素養、文明素質的提升毫無助益。□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