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市突出旅游大項目建設、旅游產業要素配套與城市旅游功能完善,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110億元、國內旅游接待人數達到2200萬人,同比均增長35%以上。(4月13日《德州日報》)
??? 我市確立的旅游創收目標,令人鼓舞。要看到,與先進地市比,我們底子薄、起點低,差距很大。如泰安、濟寧、威海等市,去年旅游收入都在300億左右,煙臺、青島去年則分別達到475億、720億。相比之下,我們去年才100億,僅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45。
??? 眾所周知,旅游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是傳統工業經濟無法比擬的。況且,旅游業好處非常多,不僅能帶動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諸行業勃興,促進大批普通人員就業,還能擦亮城市名片,帶動一地加快開放,帶來不竭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旅游業。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加快投身全球旅游業的競爭,加倍努力,奮起直追,全力改變旅游業“人家吃肉咱喝湯”的處境。
??? 客觀上講,旅游業在很大程度上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這方面,德州與泰安、煙臺等地市無法相比。但也要看到,我們也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德州作為“九達天衢”,處于京津濟石等大城市輻射交匯帶,交通優越,加上人流、客流量巨大,發展旅游業十分有利。只要把路過德州的旅客留住,自會財源滾滾。此外,我們還有比很多地市遠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具旅游開發潛力。因此,在發展旅游業方面,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
??? 主觀上看,我們今后發展的潛力、提升的空間很大。因此,我們今后在思想觀念、認識程度、危機意識上要進一步轉變和提升,在開拓、創新、實干精神上,要進一步推動和加強。要在戰略謀劃上起點再高一些,氣魄再大一些;在定位上,認識要更明晰,創新、品牌意識要再加強,要善于運用差異化競爭策略,打造鮮明旅游特色;在規劃、布局、管理上,要盡量科學合理,全力改變規模小、景點散、管理差等現象,在景點設計、路線安排上,要增加創意,提高創收效果;在服務上,要改變部分景點服務設施簡單、導游人員缺乏、服務項目偏少、管理粗放的缺陷,切實完善產業要素配套建設。
??? 事在人為,春光正好。下一步,我們要統籌規劃,高點定位,揚長避短,凝神聚力打造旅游業的德州名片。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借腦借勢借力發展,通過請專家“把脈會診”,請專業機構規劃設計等方式,使我市旅游業在戰略謀劃、布局定位、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各方面上層次上水平,真正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推動旅游業快速崛起、超常發展!□本報評論員 孫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