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大衣哥”朱之文到濰坊市參加商業演出,西裝革履,身后3名戴墨鏡的“保鏢”護駕,此舉受到廣大媒體關注,不少媒體對“大衣哥”如此講排場,失去鄉土氣息,提出了尖銳批評。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 所謂的保鏢,是主辦方為維護現場秩序派出的工作人員。很明顯,朱之文是當天最大的明星,深受山東人民的喜愛,為避免現場粉絲出現失控的局面,主辦方派出專門人員進行保護,這是任何商業演出的必要措施,絕非“大衣哥”擺闊氣、講排場。從當天活動現場的氛圍來看,主辦方的這一措施是必要的。
??? 其實,穿西裝的朱之文還是原來的 “大衣哥”。人們之所以喜愛“大衣哥”,除了他優美渾厚的歌聲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質樸。如今,“大衣哥”有名、有錢、有地位了,演出換了一套行頭,有些人就認為“大衣哥”變了。其實,朱之文在很多場合只有這么一套演出西裝,不是他沒有錢,而是他將更多的錢投向了公益事業。成名后,他為家鄉更換變壓器、購置健身器材。雅安地震之后,“大衣哥”捐款50萬援助災區人民。這一切都反映出,朱之文還是那個接地氣的“大衣哥”。
??? 如今的“大衣哥”,其實仍然懷念成名前的生活。 4月28日,朱之文在德州演出時說,“只要大家喜歡聽我唱歌,我就專心給大家唱。如果,大家不喜歡聽了,我就再回家種地。 ”這些實在的話語,并非是外人認為的“做秀”。
??? 像“大衣哥”這樣的娛樂圈里的“另類”,成名以來一直保持著本來面目,這次主辦方的一個安排,將老實的“大衣哥”推到了風口浪尖。顯然,在眾多媒體面前,“大衣哥”是一個弱者。他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沒有應對負面報道的經驗,也沒有自己的公關團隊,有的只是一副好嗓子和農民特有的淳樸。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指責,他就像個無助的孩子,難以為自己辯解。
??? 媒體要毀掉一個藝人很容易,往往只要一則負面報道就行。面對“大衣哥”這樣一個淳樸而有愛心、有音樂天賦的農民,媒體在報道時應該多一些包容、呵護。
???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