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5月12日《燕趙都市報》報道,在過去20年里,北大保安隊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取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有的畢業后當上了大學老師。對此,學者稱,大學本來應當是開放的,應當引導社會觀念、社會潮流,未來應該更加走向開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聽他們的課,拿到文憑。
??? 在社會分層“凝固化”、社會流動“緩慢化”的趨勢下,500余名北大保安通過堅持不懈地奮斗成為大學生,給明碼標價的高等教育增添了一抹溫情色彩,讓底層人看到了“人生出彩的機會”。但是,我們應清醒地看到,這樣的“勵志故事”只是個案,難以復制,并且還處于“未完待續”的狀態。
??? 北大保安考上大學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條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北大保安都來自農村,意識深處有一個或隱或現的北大夢,如今來到曾經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面對北大提供的優秀教育資源、良好學習氛圍,自然激發了心底的求學夢。其實,這也是北大特有的“傳統”,毛澤東、沈從文、丁玲、馮雪峰、孫伏園等近現代名家也曾是北大的旁聽生,“北大邊緣人”現象也是這一“傳統”的當代延續。
??? 我們不必刻意夸大500余名北大保安成為大學生的勵志意義。如果不是在北大當保安,如果北大沒有這樣的精神“傳統”,如果北大保安隊不提供相關制度便利,其結果可想而知。全國高校數千所,保安數以萬計,只有北大的保安才有更多上大學的機會,怎么說都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而恰恰折射了底層青年實現夢想途徑少、成本高的困境。
??? 更關鍵的是,保安考上大學并不意味人生的出彩。在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就業歧視層出不窮的當下,保安的自考或成人高考文憑必然會相形見絀。據報道,清華大學博士生陳達經歷七個月的奔波與等待,都沒找到心儀的工作,原因是其本科學歷并非985、211高校。非重點不取、非研究生不要、學歷“查三代”,在這樣的殘酷現實面前,北大保安該作何感想?“我不遺余力地向他們傳遞知識和夢想,告訴他們,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現實的一切都不足畏懼。”《站著上北大》一書的作者、北大保安出書第一人甘相偉可能過于強調了夢想的價值,而忽略了自身的幸運。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是底層人改變命運的機遇太少、門檻太高。北大保安上大學只是踏上圓夢之旅的第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頭。
??? 在權力財富、社會地位以及貧困都開始代際傳承的今天,如何讓底層窮人看到向上流動的希望,允許底層人通過個人奮斗改變命運,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僅僅讓大學更加開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聽,拿到文憑,是遠遠不夠的。□本報評論員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