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近日啟動今年首批周氏嚙小蜂種蜂培育工作,培育數量共計5億只,預計6月底放飛。周氏嚙小蜂是一種優勢寄生蜂,能將產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并在蛹內發育成長,從而阻止白蛾羽化,達到防治的目的。(5月14日《德州日報》)
??? 看到這則消息,深感欣慰,并為我市林業部門的做法拍手叫好。
??? 據了解,我市目前共擁有400萬畝林地,其中90%是楊樹。樹種單一,潛藏著很大隱患。特別是近年來,美國白蛾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其爆發式繁殖,給林業造成很大危害。為消滅美國白蛾,我市多次掀起防控白蛾的“人民戰爭”,付出了大量人財物力,雖短期內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卻難以根治,往往在控制住局面后不久,又死灰復燃,令人大傷腦筋。不僅如此,頻繁噴施農藥,會增加害蟲抗藥性,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而這次我市從生物防治的角度,引進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則有望能從源頭上起到根治之效,可謂釜底抽薪之舉。既能節約大量人財物力,有效達到護林目的,還保護了環境,可謂一石多鳥的良策。如此尊重科學的好決策,期待今后各部門多多出臺。
??? 與此同時,近日從網上看到另一則消息:深圳市交警局近日規定,從今年5月23日開始,將正式對行人闖紅燈進行“分檔處罰”,最高將處以100元的罰款?,F場不配合執法者還可能被拘留。
??? 此舉一出,立刻引發爭議。有的網友為此叫好,認為不重罰難以遏制行人亂闖紅燈勢頭;但也有網友質疑,此舉是否有違反行政處罰法之嫌,而且,有可能開啟交通執法部門亂罰款之門……總之,其做法是否合理,并非只由交通管理部門說了算。
??? 誠然,深圳交警部門的做法,可能初衷是好的,但制度出臺后,卻事與愿違,導致眾議洶洶。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沒有事前召開公共論證會,沒有充分征求、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因而決策存在爭議空間,顯得不夠科學民主、盡善盡美。
??? 由此可見,政府有關部門出臺決策、辦法、規章制度等,事先應三思而行,要尊重科學、尊重民主,務使決策達到最佳社會效果,盡量不留缺憾。否則,就可能好心不被理解,甚至是好心辦錯事。由此不被民眾看好、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本報評論員 孫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