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大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根本工作方法,是貫徹黨的全部工作的實踐精髓。在新形勢下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我們要牢牢把握“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優良傳統,堅定不移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化解群眾矛盾。
??? 把尊重群眾意愿放在首位,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性作用。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必須堅持思想上依靠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把采納群眾意見放在首位,把群眾意見作為決策的前提,圍繞群眾需要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以我市“兩區同建”工作為例,在構建“兩區同建”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尊重群眾意愿作為首要的工作原則。村莊撤并、并居點的確定、樓房樣式、園區建設等問題,必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自主決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兩區同建”工作的積極性,保證“兩區同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 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根本,構建社會利益整合保障體系。利益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切實找準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眾具體利益的切入點,以解決基層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需求,讓發展成果由廣大群眾所共享。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價值觀念互相交織,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凸現,創新社會管理刻不容緩。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真正“到群眾中去”,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努力構建社會利益整合保障體系。因此,我們要繼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探索以基層社區為基礎的流動人口管理方式,時刻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根本,為困難群眾送去關心,為弱勢群體送去溫暖等。
??? 把化解群眾矛盾作為關鍵,健全社會矛盾動態協調化解機制。隨著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多元、多變,各種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新的深層次問題與老矛盾、老問題相互糾結,使得群眾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健全社會矛盾協調化解機制,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才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從而使得整個社會處于動態平衡、井然有序的狀態。在信訪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把領導干部接待下訪的過程作為接地氣、轉作風的過程,千方百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真正做到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為建設幸福德州創造一個政治安定、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
□臧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