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記者深入全國最大的發泡餐具生產地廣東東莞暗訪,發現廠商對發泡餐具用熒光粉增白,老板稱有毒自己不用,而飯店內不知情的食客卻吃得很歡。 (5月19日人民網)
??? 飲食安全問題,近年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做好該項工作,事關人們的幸福指數,事關中國夢的實現。
??? 然而,毋庸諱言,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道德在極少數人身上,逐漸變成了稀缺資源。東莞使用熒光粉為發泡餐具增白的老板們,就是這樣一類不擇手段、不講道德的惡劣“典型”。
??? 自己生產的東西自己不吃、不用,讓別人吃、別人用——這樣的黑心“典型”,如今并不鮮見。某地“毒姜軍”事件即是如此,農戶種姜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他們心知肚明自己不吃,而是賣給別人吃;央視報道的河南某地,農村麥田被造紙廠污染,農民種出毒麥子自己不吃,而是銷往市場……
??? “不顧他人”的思維,彰顯了當今部分國人的劣根性,折射出市場經濟時代某些社會群體身上出現的日益嚴重的道德危機。
??? “不顧他人”,看似聰明,實則愚蠢。常言道,害人者終害己。為一點蠅頭小利,不惜危害他人健康、性命,這類做法,與那種“為煮熟自己一個雞蛋,不惜放火燒掉別人一座房子”的行為,有何區別?可以說,是一種極端自私、極端可恥的違法犯罪行為。做這類勾當者,其道德的墮落、品格的低下,簡直無可言喻。試想,如果人人都這樣“以鄰為壑”,誰能保證自己最終不會成為受害者?你生產的三聚氰胺毒奶自己不喝,那么你可能會因不知情而服用鉻超標的毒膠囊;你炒菜不用自己提煉的地溝油,那么你有可能去吃老鼠肉做的 “羊肉串”……總之,如果人人都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那么偽劣產品、黑心食品將無所不在,最終導致誰也無法“躲貓貓”。
??? 之所以有些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顧現在不顧將來,就在于其被貪欲和私心蒙蔽了道德良知。對此,我們要做的,是揮起法律的利劍,讓違法者受到嚴懲。
??? 當然,法律制裁不是萬能藥。做好飲食安全,須多管齊下。當下,最關鍵的一項措施,是要通過宣傳、教育、新聞監督等渠道,不斷提升人們的道德意識、自律意識,使人人以造假為恥。只有大力提升全體公民的道德指數,才能真正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本報評論員 孫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