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鎘米”事件,再次敲響食品安全的警鐘,也把治理污染擺在了人們面前。隨著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大量的工礦企業拔地而起。某些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任由工業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導致沿岸的土壤、水源重金屬超標。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農作物自然無法幸免,食用這樣的農產品必然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傷害。杜絕此類事件,要從源頭上根除污染,才能保證糧食的安全。
??? 國土資源部曾公開表示,我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長期以來,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提高我國的糧食產量,每提升一步,都付出巨大的心血。眼下卻有這么多的糧食因污染而無法供人食用,豈不可惜。更令人驚心的是,有可能在推廣種植的地區已經被污染,可見治理污染已刻不容緩。
??? 治理污染肯定會付出代價。各地不能因損一時之利,而對污染企業姑息遷就、養癰貽患。過去,我市三河六岸也曾企業林立,污水奔流,給周邊地區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果斷進行治理,該關停的關停,該搬遷的搬遷。如今,三河六岸周圍魚肥水美,環境宜人,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景區。這一變化彰顯了我市領導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治理的決心。
??? 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了污染,將會危及子孫后代,貽害無窮。不若從現在就高度重視,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下決心徹底整治,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生活環境。□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