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6月5日《大河報》報道,日前,一張“全國聘禮地圖”在網上走紅,該圖以地圖的形式標注了各個省市區的結婚聘禮金額,全國被劃分為5個區域,分別為百萬元區、50萬元區、10萬元區、萬元區和零元區。其中,上海以“100000元+1套房”位居榜首,重慶以0元聘禮墊底,山東則是“3斤百元人民幣”。網友直呼“娶不起”,專家也表示聘禮不能奠定幸福婚姻的基礎。
??? 一張“全國聘禮地圖”引發國人強烈共鳴。盡管地圖客觀性和靠譜程度難免讓人質疑,但人們更愿意從現實感受的角度去解讀。生活中,聘禮已成為國人婚姻愛情的“攔路虎”,“娶不起”也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這張“聘禮地圖”是功利婚姻時代的一面鏡子,照出國人在高成本婚姻面前的無奈現實。
??? 作為婚俗的重要一部分,聘禮已傳承數千年。聘禮見證了婚姻的嚴肅性,但古往今來,利用婚姻做籌碼,各取所需者比比皆是。婚姻在現實中滋生了很強的功利色彩,一味追求聘禮數量,甚至把聘禮多少當成締結婚約的首要因素,以嫁女為名行賣女之實,在歷朝歷代都很有市場。
??? 客觀來說,聘禮不僅是顯示出男方娶妻的誠意,也是經濟實力的體現,在婚姻中考慮物質因素無可厚非。但讓人失望的是,今天的聘禮繼承了傳統習俗中的糟粕部分,甚至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封建社會講究“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父母通過嫁女換取一定的物質回報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現在聘禮已經退化為“面子文化”的一部分,聘禮金額越來越高,不切實際盲目攀比,婚戀被物質化、功利化,聘禮也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顯然,像房價一樣,現在的聘禮和社會發展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 正如哲學家弗洛姆所說:我們的全部文化是以購買欲以及互利互換的觀念為基礎,在一個商業化占統治地位以及把物質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人與人之間的婚戀關系也遵循著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與聘禮一路走高相對應的是,當前婚姻“門當戶對”以及“通婚圈”階層固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窮人娶不了富人,富人也不愿嫁窮人,只能窮和窮、富和富,這樣連聘禮和嫁妝都好商量。這正是我們在功利婚姻時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 在現代社會,感情是公認的婚姻基礎,沒有感情的婚姻注定是空心的。因此,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愿意勇敢地走到一起,一起分享快樂,共擔風雨,那么聘禮的多少,就應在社會習俗和男方經濟能力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既不給男方過重的負擔,也不至于讓女方家長丟了面子。事實上,很多開明的女方家長并不把聘禮裝進自己腰包,而是當成嫁妝“返還”給孩子。
??? 其實,聘禮只是婚姻成本的一部分,即使暫時不買房子以后還會有更大支出,“娶不起”、“嫁不起”、“生不起”、“養不起”等,同樣考驗著人們。□本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