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禮儀之邦,合理的人情往來能起到增進感情、密切關系、促進和諧的作用。禮尚往來的精髓在于情真意切,正如古人所講“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一旦過了度,就會變質。近年來,某些地方的“人情消費”日漸泛濫,人情逐漸被物質化,紅包的厚度成為衡量感情的標尺,甚至成為權錢交易、滋生腐敗的溫床。
??? 如今,“人情消費”已不僅僅局限于婚喪嫁娶,花樣也在不斷翻新。一年到頭,百日宴、周歲宴、壽辰宴、開業宴、喬遷宴等各種宴請名目繁多,禮金額度亦有水漲船高之勢,“人情消費”讓人們叫苦不迭,給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或收入不高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 過度“人情消費”還敗壞了社會風氣,滋生了腐敗。某些干部以“人情消費”為名收賄賂之實,收禮者有求必應、多多益善,送禮者如蟻附膻、投其所好,硬是把情感祝福的場合變成充滿銅臭的場所,彼此心照不宣地做了權錢交易。如此“人情消費”已經超出了人情來往的初衷,更是破壞了社會道德的底線,等待這些人的不是送禮者的祝福,而是人民群眾的憤怒、社會輿論的譴責,甚至黨紀國法的懲處。
??? 中央“八項規定”倡導節約、反對浪費,清退會員卡行動,推動“講文明 樹新風”,叫停天價禮品的政策大快人心,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面對泛濫的 “人情消費”,領導干部更應領會中央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反對送禮、抵制送禮,讓送禮者無處可送,樹立嚴格自律的形象,以實現上行下效的效果,倡導文明簡樸的社會新風。
??? 人情來往本是傳統,不在于禮,而在于情。面對禮尚往來,人們要樹立正確理性的觀念,多去挖掘禮尚往來的文化內涵,品味“君子之交淡如水”意境。遏制“人情消費”的泛濫,還要靠制度建設,讓權力受到嚴格監督,讓人們在不憑“關系”、不靠“熟人”的情形下,就能享受到公平正義,使“人情消費”回歸本原。
???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