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齊魯電視臺報道,平原縣后謝家洼村因風雨造成將熟的小麥大面積倒伏,村民為收割小麥犯了愁。村民們通過求助媒體,從濟寧協調過來幾臺履帶式收割機,一舉解決了這一難題。
??? 過去,我市每年時有發生小麥倒伏的現象,農民們總是在無奈之下手工收割或人工扶起后收割,費工費事,非常麻煩。今年,后謝家洼村的村民嘗試著求助外力,結果這一難題刃而解。這個村的很多村民都沒聽說過履帶式收割機,更不知道它有收倒伏小麥的功能。這次,村民不但解決了煩心事,而且長了見識。 這事并不大,但能給農業戰線的人們帶來很好的啟示。
??? 第一點啟示就是,遇到煩心事、困難事,不要墨守成規,應積極想辦法應對。生產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 “頭痛事”,靠傳統的思維和措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無能為力。如果換一下思維,多一些嘗試,就有可能找到一條輕松便捷的解決辦法。禹城的 “芹菜事件”等難題最終得到解決,靠的就是開動腦筋。如果待在家里一味靠降價促銷,最終會傷了自己甚至傷了一個產業。在工作中,都要有創新思維,化 “不可能”為 “可能”。
??? 第二點啟示就是,要用好科技這個 “第一生產力”。我們當地的聯合收割機不能收倒伏小麥,而履帶式收割機就能辦到,生動說明了科技的實用性。由于信息不暢等原因,許多已經投入使用的科技成果和先進機械,沒被人們廣為所知。假如沒有媒體的聯系,平原農民就不知道還有履帶式收割機這回事。這提醒我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困難要多向科技要辦法、要措施,原來不知道的新技術或先進設備可能就是對癥的那副 “藥”。
??? 不管遇到什么難題,多為困難想辦法,總能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這,應該成為農業戰線工作者的最大收獲。
□本報評論員杜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