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放假,家長就揪心。孩子放假時,家長們只能在事業和孩子之間疲于奔命。從雇傭保姆、高價托管,到反鎖家中、四處培訓,可謂想盡辦法、不惜血本。
??? “生孩子前擔心怎么教育孩子,沒想到怎么看孩子才是最難解決的。 ”已成為很多家長的心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孩子脖子上掛著鑰匙去上學,放學后自己回家做作業,在胡同里和小伙伴玩。當時,大孩子帶小孩子,鄰里之間幫忙看孩子,都很平常。那一代父母雖是多子女家庭,但壓力似乎并沒有這么大。這與社會變遷有很大的關系,現代人生存壓力大,要兼顧家庭和事業并不容易。
??? 現在,人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鄰里之間卻很少往來。過去,將孩子丟給鄰居大媽照看,同院孩子一起玩得熱火朝天的時光不再。除了有條件請保姆的,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幫忙的,孩子一放假,家長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做這道“選擇題”:是隔三差五帶著孩子上班(哪怕要看老板的臉色),還是將孩子送進輔導班、夏令營,熬過這段“困難的日子”?實在沒辦法,只好將孩子一個人鎖在家里,反復囑咐:“別給陌生人開門,別動煤氣,別摸電源插座……”總之,湊合一天算一天,熬過一年算一年,只盼著孩子快點長大——這是時下不少工薪家長的無奈和煎熬。
??? 看孩子壓力日益增大,關鍵原因在于目前我國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之間缺乏公益性質的社會服務機構。其實,社區應當承擔起一部分教育孩子的責任。如開辟一些專門的場地、場所,組織一些內容充實有意義的活動,這樣使孩子除了家以外還有其他的活動場所,免得孩子只能在家看電視、上網。另外,家政公司可以針對暑假孩子無處去的問題,專門推出一種“暑期家政服務”,培養一批讓孩子父母放心的高素質“臨時家長”。在孩子無人照看的情況下,將孩子托付給家政公司,讓“臨時家長”料理孩子的生活。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家庭合作社”也是一種解決之道。由幾個就近居住的家庭輪流接送、輪流看護孩子,既能減輕家長壓力,也能讓孩子們擁有更多小伙伴。最后,公益和商業聯手打造孩子的暑期生活。商業公司可以和學校、社區連手,根據孩子的喜好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參加夏令營或團體旅游,這對于孩子增長見聞、擴大人際交往、培養規則意識、鍛煉意志力更為有效,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 如今,只有盡快告別“孩子放假,家長揪心”這一社會問題,我們才談得上尊重孩子、解放天性,為孩子提供更有意義的假期生活。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