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2012”媒體見面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主任王玉君透露,加上以前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可能有300萬以上的大學生難以初次就業。(8月5日《武漢晚報》)
??? 300萬以上的畢業生難以初次就業,這個數據到底真實與否又依據何在尚不清楚。但拿著這樣的數據來臨摹就業形勢顯然有點不合適。在就業市場上,面對的無非是供給和需求,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是市場提供的崗位。到底有多大的缺口,到底就業過程如何,就業形勢到底如何,這樣的問題最具發言權的應該是畢業生們。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中,或許可以讀懂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端倪,而不是任意聽從某些專家的話語。
??? 對比人社部這位專家的話語,將初次就業率拋給公眾,得出不少于300萬大學生難以初次就業。在8月2日,對今年有699萬畢業生被稱為 “史上最難就業季”教育部予以駁斥,認為今年大學生就業基本穩定。一個說300萬以上大學生不能就業;一個說大學生就業基本穩定。到底讓人們去相信哪一個數據呢?對于旁觀者而已,數據僅僅是一個數字,沒有什么意義。但對于身處就業大軍中的一員來說,數據的準確或者不準確可能會造成各種壓力,影響到其就業。
??? 現在,對就業狀況,最有發言權的群體就是畢業生們。有關部門不去問問他們,而閉門造車整理出各種數據,本身就是充滿質疑的。當他們制造出數據后,媒體再加以解讀和歪曲,這樣的數據就會變得五花八門,真正讓人們霧里看花。
??? 畢業生是直接在就業市場摸爬滾打的一群人,他們如何就業,投遞了多少簡歷,歷經多少面試,這些數據都是可以統計出來的;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簽約,也是可以統計出來的。而全國畢業大學生的數據從學籍管理系統就可以獲得,在取得準確的簽約人數之后,再和畢業生總數比較一下就很容易獲得最終的數據。這本身看上去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當各個部門不去問畢業生的感受和經歷,而是閉門造車的時候,不僅會出現不同部門數據打架的情況,更會誤導公眾情緒。□王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