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的《報刊文摘》上,摘登了一則耐人尋味的小短文:在古希臘一個時期,如果一個人在集會上提出一條新的法律,他必須脖套繩索站在高臺上宣讀。若倡議通過,人們則幫他去掉繩索;若沒通過,人們會撤掉高臺,對他實施絞刑。但是,人們會為因此死去的人舉行隆重國葬,因為他的勇氣和膽識。為了國家的發展進步,許多無私無畏的古希臘人前赴后繼,促進了當時法律的完善,進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希臘文明。
??? 由這則故事,我想到了改革開放,想到了我市的跨越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改變落后面貌,我們同樣需要銳意創新、敢作敢為而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黨員干部。我們這些“西部地區”,本來經濟基礎就比發達地市弱,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四平八穩地跟在后面平推平擁,那么縮小差距、超越標兵只能是一句空話。只有敢于、善于第一個“吃螃蟹”,向創新要生產力,我們才能出奇制勝、贏得先機。
??? 創新,說易行難。因為,凡是創新都有風險。古希臘人提出新法律,就是創新,而它的風險是有可能因此喪命。可以這么說,風險阻擋住了許多人創新的腳步。那么,是什么讓古希臘人冒著死的風險去倡議新法律呢?是心懷天下的責任意識,是讓社會更進步、人民更幸福的精神追求!有了這樣的高尚動機,他們才會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大膽地推動惠及大眾的立法。盡管時代變遷,但這種大無畏的勇氣與膽識,永遠不會過時。
??? 學習古希臘人的勇氣與膽識,黨員干部應該提高境界。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明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是用來為百姓謀利益的。群眾利益,比個人利益份量重得多。看到百姓過得不幸福而不去舍己為公,那是黨員干部的恥辱。為了百姓利益而去改革創新,冒些風險是值得的。相對古希臘人立法時的生死風險,我們的改革創新風險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況且,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有法律法規的規范、保障,改革的風險都會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決不會演變成胡干蠻干。
??? 學習古希臘人的勇氣與膽識,還要有鼓勵創新的土壤。我們要理解、善待、敬重那些因為創新而受傷的黨員干部,不要嘲笑、譏諷那些真心為了百姓利益而創新折翼的人,要像古希臘人一樣,給予他們高規格的待遇。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黨員干部敢于冒風險、闖新路。黨員干部大無畏的改革創新,必然會給我市的跨越發展增添無窮動力。
??? □本報評論員杜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