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十藝節承辦城市之一,我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館、德州大劇院等文化場館相繼建成,2900個文化大院遍布農村,5000個農家書屋數字化升級。(9月6日《德州日報》)
??? 近年來,我市文化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文化基礎設施顯著完善,陸續建成一批大型文化場館和文化社區;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實現了數字化升級,培訓了一大批城鄉文藝骨干;文化日益 “接地氣”,廣大群眾踴躍參與,草根文化蓬勃興起,人們日益感受到了文化帶來的幸福與快樂。與此同時,我市德育文化、生態文化、體育文化,陸續開花結果,成績喜人。所有這些,都令人倍感振奮和鼓舞,也領略到了文化的巨大魅力和超凡價值。
??? 成績固然喜人,但也要看到,與先進地區、兄弟市相比,我們在文化的內容和內涵還不夠豐富和充實,文化服務方式和水平上還有待改善。所有這些,都是今后應加倍努力的。
??? 此次承辦十藝節,是展示我市文化成就的一個契機,更是我市放眼全省、全國,加快學習和趕超的一個契機。一方面,我們要做精節目,大膽走出去,以高度的自信和豪情,在廣闊舞臺上充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也要虛心學習,發現不足,借鑒長處,從而加快充實自我,進一步提升境界,提高層次和水平。
???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最切要的工作之一,大概還是要加快豐富文化內容、充實文化內涵。要看到,一些場館雖已建成,但內容有限,可看的東西不多,精品不多,參與者不多,人氣不旺。當然,相對于硬件建設而言, “軟件”建設周期要長一些,困難要大一些。但正因如此,我們才不能忽視 “軟件”建設。要知道,硬件畢竟是手段, “軟件”卻是目的。硬件是為 “軟件”服務的。 “軟件”能否真正得到升級,才是關鍵。衡量一個地方的文化綜合實力,長遠來說,還是要看軟實力,即該地的文化氛圍、文化成果和市民文化素質、文明素質。從這個角度上看, “軟件”不能軟。
??? 有鑒于此,下一步,我們應在不斷完善硬件的同時,加快 “軟件”建設,在充實內涵上出高招、用真功、求實效。努力在城鄉廣大市民群眾中,掀起文化學習、文化參與、文化創新和創造的熱潮,真正大幅提升市民文化素質、文明素質,真正拿得出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文化成果、文化人才、文化品牌,使我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區域文化高地。
???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