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是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的日子,晚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接受媒體采訪,談及雙十一,馬云稱300億不是問題,自己并不關心數字,而是希望借助市場的力量將房價打下去。馬云稱目前的商業地產價格奇高,希望通過網購的發展,削弱傳統商業的力量。當大家都選擇網上購物時,傳統商圈的銷售量就會減少,進而商業地產房價就會降低。
馬云之意不在收入而在房價,這是新聞傳遞出的信息。一個佐證是,2012年,馬云曾與商業地產的翹楚王健林打賭,兩人約定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馬云還王健林一個億。至于為何打賭,馬云的解釋是:如果房地產一直是我們的經濟支柱,這將輸掉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這個解釋,是一個財富精英對于社會責任的追求,當財富對于一些人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時,他們可以而且應該想想,如何讓這些數字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公眾的印象中,馬云的形象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財富英雄:他灑脫不羈,思想前衛;他銳意進取,占盡先機。他是時代的榜樣,更是時代的引導者。但是,從其對雙十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財富英雄的另一面:他在追求財富,他也在追求社會價值;他在關注數字,他也在關注社會民生。這樣的財富英雄并沒有染上一般精英不接地氣的毛病,并沒有成為高處不勝寒的“寡頭”,反而在自身的發展壯大中,時刻想著如何幫助扶持底層草根,讓人們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創業的夢想。
這或許是馬云精明的地方。商機在哪里,馬云有自己的遠見。如果底層民眾的創業夢想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那么這樣的商機當然應該抓住。盡管,電商現在還不足以和傳統的商業相抗衡,但是隨著科技力量的進步和消費觀念的改變,電商的市場必定無比廣闊。所以,馬云自然要抓住這個商機。這是在商言商的表現。如果沒有這種在商言商的能力和魄力,馬云也不可能成為如今的馬云。任何時候,能力都是價值追求的一個基礎,若沒有能力,任何理想和夢想都只是幻影。但是,更應該看到的是,這種電商模式的確在傳遞著共贏的理念,體現著主導者的社會責任。當很多人因為現實的阻礙而無法實現創業的夢想時,是馬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簡易的低成本的創業平臺。這個平臺是商業平臺,它輔助人們的創業,幫助人們接近財富;這個平臺也是社會平臺,它讓那些普通人獲得了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讓他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所以,電商模式不僅僅是一種銷售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改變,電商模式更是一種個體價值多渠道釋放的可能——在一個商業社會,人們應該有無盡的可能去獲得財富,去實現人生價值。馬云的阿里巴巴就是這樣一個載體,一個可能。
□李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