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國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總體戰略部署。在經濟方面著墨很多,既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這樣對過去經濟發展經驗和規律的強調和重申,也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樣具有開創性的新提法,這些表述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既有原則、制度和方向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發展和全面深化。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全會強調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也就是說今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無論力度如何加大、范圍如何拓展,但既定的方向沒有改變,仍是要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仍是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這也就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全會公報中多處體現了這一點。
一是全會強調了深化改革的六個方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居首位,這正體現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也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仍是今后改革的第一要務。二是全會特別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相對其他改革而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牽引”一詞的內涵是經濟體制改革要走在其他各項改革的前面,發揮引領作用。由上述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經濟體制改革的非同尋常的重要性。
我市雖然地處我國東部地區,但經濟發展水平仍然相對落后,許多民生和社會問題仍然需要經濟發展來解決,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本地區的經濟仍是我們的第一要務。但是我市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還不完善,我市要密切關注和落實國家和省經濟體制改革部署,要爭當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全會重申了要堅持和完善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絕不能動搖,因為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當今社會還存在著一些產權制度極端化的思想,要么否定非公有制經濟,極力想回到全部公有化的老路上去;要么認為市場經濟就應該取消公有制,將國有企業私有化。這兩種認識都源于對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認識的偏頗,既沒有跳出意識形態的窠臼,也沒有將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經濟實際相結合。從根本上講還是沒有深刻理解鄧小平同志的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這一科學論斷,沒有認識到市場僅僅是一種經濟手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成分都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雖不同,但卻互為補充,聯系密切,同樣重要。
對德州市而言,一方面要發揮好市內國有經濟和成分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另一方面德州非公有制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數量眾多,提供了市內大部分的稅收、就業崗位和地區生產總值,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植骨干龍頭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加快技術創新和人才引進,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在現代產業的各個領域促進民營經濟和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這次全會首次提出了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決定性”取代了以往使用的“基礎性”,這一變化預示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特征將更加明顯,市場的地位更重要、作用更突出,而在未來的經濟體制改革中政府將盡可能地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和價格機制的優勢來決定資源的優化配置,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將更加明晰。毋容置疑這一深刻變化將影響深遠,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將走向深化,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和完善。
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前提和基礎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德州是一個民營經濟發展十分活躍、市場經濟基礎較好、生產要素豐富、消費需求旺盛的地區。在今后的經濟改革和發展中,德州就要著力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盡快培育和建立德州的現代市場體系。首先,要讓市場主體在市場中自由決策。民營企業根據市場自主決定生產什么、如何生產;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判斷對商品進行自由選擇和自主消費。其次,要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德州應大力培育魯西北、冀東南區域的生產要素市場,讓市內外的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再次,德州要減少非市場行為對價格的扭曲,要由市場決定價格,要著力消除市場壁壘,避免地方保護主義,讓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區域間高效配置。
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
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政府和市場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各自發揮作用的領域和方式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是間接的宏觀調控,而后者則是在微觀領域由價格和市場機制起作用,必須處理好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地講,一方面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是市場仍有其自身的缺陷,存在著市場失靈的現象,引發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因此,除市場之外,另一方面政府對經濟運行還要通過稅收、利率等手段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從而克服市場缺陷,消除市場失靈,推動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而且科學的宏觀調控,也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根據全會精神,德州市今后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政府應主要通過稅收、財政等制度化的間接手段發揮調控作用,鼓勵我市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和轉型升級,建設主導產業園區,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我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作者系德州市委黨校教師)□陳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