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相對于十四大和十六大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表述,反映出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將充分釋放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潛力,也是中國未來市場取向改革所面臨的新課題。
???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關鍵是進一步理順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只有明確政府的職責,才能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標志在于: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壘;商品價格雖然實現了主要由市場來決定,但要素價格市場化仍然滯后;城鄉建設用地的二元分割,制約了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下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來解決。
???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難點是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的羈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長期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市場取向的改革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始終難以發揮出來。當改革觸及到既得利益集團切身利益的時候,市場經濟往往會發生變形。例如,在中國的石油、電信、金融等領域改革中,由于既得利益集團的相互掣肘,市場經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每當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要求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就不絕于耳。因此,中國雖然確立了市場取向的改革,但是中國尚未建立真正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 總之,要真心誠意地堅持富民目標,與認真堅持市場邏輯,這兩者是統一的。凡是背離了富民目標的改革措施,一定同時背離了市場的邏輯,因為市經濟實質就是民眾為了創造財富、獲得財富而展開的自主經濟活動。改革的確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到了對舊體制的基礎和核心進行變革、集中除弊的階段,所以困難一定很大,阻力一定很大,此時尤其要像中央強調的那樣,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來推進改革。(作者系市委黨校教師)□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