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班放“開門炮”的單位少了很多,這既是文明的表現,亦是作風的轉變,值得推許。
???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一些單位放“開門炮”,不過想討個好彩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好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然而,有些單位卻將“開門炮”發展成為鋪張顯擺、相互攀比,一個單位一次能燃放掉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煙花爆竹。推而廣之,一個城市此項花費就是不小的數目。況且,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人們哪還有心思工作?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的特殊身份,其“開門炮”產生的負面導向,更導致了惡劣的社會影響。難怪坊間批評,“開門炮”“轟”走的是民心,“震”落的是文明,可謂一針見血。
??? 現在,少了“開門炮”,我們更應當及早收心,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如此才能取得“開門紅”。從過去經歷看,近四成人會患上“春節綜合癥”,人雖然到了單位,但“人在曹營心在漢”。一方面,經過長假放松后,生物鐘還沒有調整過來,許多人提不起精神,上班時間犯困,心不在焉,效率低下等狀態出現。另一方面,部分人認為 “不過十五都是過年”,放假期間忙于走親訪友,上班開始正好同事相聚,人在辦公桌上、心卻在酒桌上,想的是下班后去什么地方聚會。
??? 新年能否實現“開門紅”,精神狀態很重要。如果,新年上班就松松垮垮,人在班上,心在班外,還談什么“開門紅”?一年之計在于春,這不僅是節令規律,更是對“馬上進入狀態”的呼喚。 2月份工作日本來就少,加之春節長假、正常雙休,只剩17個工作日,用“時間緊、任務重”來形容,絕非夸張。因此,節后上班開始就“馬上”進入狀態,工作要“全速”,不能“半速”“怠速”。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有序部署、開展工作,對照年初確定的任務目標,分解到天、責任到人,讓黨員干部“有事可做”而不是“人來即可”,尤其對假期積累的一些問題和工作,要馬上解決,引導黨員干部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收心歸位進入角色,做到人到崗、心到位。各級黨員干部都應對照八項規定,用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迅速把精氣神全部用到工作上來,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投入到工作中去,確保新的一年開好局、起好步。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群眾的期盼,才能保證新的一年工作任務實現馬到功成!
???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