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剛過,季節性缺工,正成為很多企業遭遇的共同難題。為此,企業之間打起 “搶人戰”,提薪、改善環境,甚至送股份……澳門某大型建筑公司招聘信息顯示,地盤施工員月薪達2萬澳門幣(約1.5萬元人民幣)。
——2月12日 《新快報》
“用工荒”,是一種季節病,在每年春節之后定期發作。但無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沒有找到治療此病的良方。有數據顯示,僅廣州一市,在春節之后的用工缺口就能達到12.33萬,而整個廣東省預計缺口在100萬人以上;湖北省預計用工缺口達到60萬人。
在固有的產業模式以及勞資關系模式下,我國勞動者對之前從事的勞動失去了基本的興趣。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長壯大。他們擁有獨立的判斷,擁有權利意識,希望企業能夠為自己購買五險一金,希望自己所在的企業和公司能給自己提供一個可以預期的升職空間,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穩定,能夠養家糊口、安居樂業。
一言以蔽之, “用工荒”在本質上是一種 “權益荒”。因此,破解“用工荒”難題的最主要方法便是提高各方面權益。企業要為他們提高工資水平,要為他們購買各種保險,更要為他們提供上升和發展的機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還應該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讓職工找到精神家園。
作為政府部門,更需要淘汰落后的加工產業或是代工產業,盡快變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真正的創新產業。事實上, “用工荒”正是用工權益缺失的無聲抗議和 “用腳投票”。
□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