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來到,馬成了吉祥物,有馬的詞語更成了熱詞。展開聯想,筆者認為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鞏固深化作風轉變的成果,黨員干部莫當“馬大哈”“馬屁精”“馬后炮”。
“馬大哈”意思是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這種人為人大大咧咧、處世笑笑哈哈,不但自己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遇到他人有了問題、出現差錯,也是視而不見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馬大哈”因為缺乏認真精神,小則誤事,大則誤單位,平平庸庸,碌碌無為,沒有成果,出不了成績,最終不但誤了自己,也會對事業造成損失。
我們通常把溜須拍馬、“鞍前馬后”的人稱為“馬屁精”。這些人圍著上級領導轉,油腔滑調,滿嘴好話,想的是怎么把領導“拍好”,怎么討領導歡心,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忠心耿耿之人。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想通過正當途徑和實際努力來得到上級認可,而是采取拍馬屁、陪笑臉、說好話等“旁門左道”來實現自我“升華”、價值體現。可就在這個過程中,自身的品格、尊嚴甚至黨性都慢慢喪失。
“馬后炮”。這樣的人,也叫“事后諸葛亮”,凡事缺乏預見性和前瞻性,自己出了問題后才“恍然大悟”“如夢方醒”;別人有了成績陰陽怪氣,振振有詞,說什么 “我也可以這樣”“如果是我,成績更大”等等。但是,有哪位領導、哪個單位會重用一個事前束手無策、事后夸夸其談的“偽諸葛”呢?辦事前建言獻策才能讓事情辦成辦好,事后才來坐而論道、紙上談兵,不僅錯過了大好時機,更不會取得實際效果。因此,與其放“馬后炮”,不如當“馬前卒”。
以上只是給“三馬”畫了像。“三馬”是沒有市場的,當“三馬”的人終究會馬失前蹄,甚至成為害群之馬。只有馬不停蹄不斷努力,策馬揚鞭馳騁疆場,才能立下汗馬功勞,做到馬到功成。□陵縣 呂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