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積羽沉舟,群輕折軸。微小的個人行為對社會文明有著巨大的作用。在生活中,我們也許不能動輒拿出數萬元的捐款,但我們可以捐一本書、一件衣服;我們也許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善舉,但我們可以伸出一雙手、讓出一個座、撿一片垃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能量,卻聚集著溫暖的大情懷,也詮釋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現實意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社會的美好,更需要我們將善念轉化為行動。曾看過一則報道:某山林里生活著長尾鳥和多多鳥兩種鳥,它們共同的天敵是樹蛇。長尾鳥目光敏銳,但天生膽小,見到樹蛇后就會立即飛走,躲得遠遠的。而多多鳥,雖然沒有長尾鳥目光敏銳,但它發現樹蛇后,會在上空盤旋,一旦發現同類想要在此棲息,就會飛過去,把它攆走。鳥類專家指出,兩種鳥對善的詮釋卻帶來了不同結果,多多鳥以善舉挽救了許多同類。作為社會微小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每個人只有善念,而沒有行動的話,那社會距離我們的期望,只會越來越遠。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微不足道的善舉,都會漸漸凝聚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最終匯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只有將這種道德情懷融入每個人的血脈,讓凡人善舉成為這個社會的最普通不過的事情,文明才會有深深扎根的土壤,才會有不斷生長的希望。□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