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寧陜縣醫院,9層豪華大樓,僅有28名正式醫生,大批骨干醫生離開……鬧“醫荒”,“國家的錢向下走,病人和醫生卻向上涌”,2014年醫改重中之重的縣級公立醫院,許多都面臨著這種困擾。
“醫荒”現象,在落后地區基層醫院存在已久。寧陜縣醫院,只是個典型。在此背景下,因難以就地解決看病需求,一些民眾只能舍近求遠到大城市就醫。基于此,建立分級診療制,被提上了醫改日程。
實質上,我國醫療人才已呈“飽和”態勢。基層醫療人才稀缺,卻無法與畢業生“難就業”形成對接。許多醫學畢業生寧可改行從事藥品營銷、保健等職業,也不愿到鄉鎮基層醫療機構就業。
基層醫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說到底,跟待遇普遍偏低、勞動強度過大、職業尊嚴得不到保護等普遍執業困境有關,也跟平臺小、發展瓶頸有關。
基于此,有必要在資源配備向基層傾斜的同時,也及早建立與基層醫務人員等行業特點適應的薪酬制度,提升其職業尊嚴、發展空間,也通過建立專家“坐診”制度等,努力紓解基層“醫荒”困境。
□張海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