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正州
??? 武漢中南醫院腫瘤二科專家李雁從醫25年來,每次接診時,不僅會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病情或手術過程,為了讓溝通更直白,他還養成了一個習慣:一邊講一邊畫,猶如一名“速寫師”。粗略推算,25年來他畫的這種草圖超過1萬張。
??? ——4月8日《楚天都市報》
??? 患者為自己的病情焦慮,醫生因為繁重的工作負荷而備感 “壓力山大”,在這樣的診療環境下,醫患之間進行友善、融洽的溝通,仿佛就成了奢望。
??? 但李雁教授卻用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方式,完美地解決了醫患之間的溝通難題。用寥寥數筆繪就一張草圖,向患者講解病情,介紹手術方案,并不需要多么精湛的繪畫技術,只需要對患者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李雁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他通過這種繪圖講解表達了對患者知情權的尊重,使醫患之間不會產生猜忌或誤解。這樣的良性溝通當然是可以實現共贏的。
??? 從醫德角度講,李雁不厭其煩地畫草圖為病人講解病情所反映的,是當下很多醫療從業人員所欠缺的人文醫學素養,也可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當下醫患僵局難以打破的癥結,就是一些醫生在診療過程中過于倚重儀器檢查等技術手段,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既有醫護人員缺乏人文醫學素養的主觀因素,也跟其在與病人溝通時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有關。如果醫生對病人的知情訴求置若罔聞,或者跟病人“溝通”時只講深奧的專業術語,怎么會令病人滿意?
??? 醫學應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學科,醫生應是最富人情味的職業之一,李雁教授繪就的一張張病情草圖,為醫療從業者指明了如何打破醫患關系僵局的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