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一些黨員干部主動下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需求,以扎實作風得到了群眾認可。但也有一些同志聽到一些“牢騷話”時,不是心存反感之意,就是遇之則避,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 群眾的聲音是多樣的,既有肯定贊美之聲,也有批評牢騷之語。 “牢騷話”雖不中聽,但卻是來自基層的 “情況報告”、群眾呼聲的“第一信號”。“牢騷話”里面有實話,應該說,都是群眾的真心話,關鍵是我們怎么對待這些“牢騷話”。毛澤東同志曾指出: “群眾發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 ”人不平則鳴,水不平則流。很多時候,群眾發牢騷、有意見,常常折射出我們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是群眾對我們寄托著希望,期待黨員干部能善待他們的意見,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
???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諤諤之言雖然逆耳,卻常常有助于改進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牢騷話”就是一種諤諤之言。作為黨員干部,應該自覺把群眾的牢騷和不滿作為“第一信號”,主動關注群眾反映的熱點和敏感問題,從而找到破解矛盾和難題的突破口。堅持把群眾所需、所盼與改進作風結合起來,從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事情入手,通過對照鏡子,認真反思,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
??? 只有會聽牢騷之話、肯聽逆耳之言,對群眾真誠相待,群眾才會講真話、說實話,大膽地提出批評意見,這樣對我們更好地做好工作大有益處。
□呂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