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有的喜歡清淡,有的喜歡葷膩,有的愛好甜食,有的愛好酸辣。只有依照個人的“口味”下菜,才會做出有滋有味的美味佳肴。
??? 一樣的道理。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每個地區、部門存在的突出問題都不一樣,群眾的關注點、期盼點也大不相同。只有準確地找到群眾的 “興奮點”,對人“下菜單”,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不考慮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只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照抄照搬上級要求,或是“照貓畫虎”似的“別人怎么做,我就跟著做”,這種“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做法,只能引起群眾反感。
??? 要讓活動成果“有滋味”,就必須符合群眾的“口味”。了解群眾“口味”,關鍵是要“接地氣”。黨員干部平時要多帶著 “誠心”、“真心”、“虛心”,深入到基層一線走訪調研,多聽聽群眾的 “肺腑之言”、“牢騷之言”、“逆耳之言”,摸清摸準群眾的所思所盼,讓群眾來“點菜”,真正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只有這樣才能讓群眾真心實意地永遠跟黨走。□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