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家人跟團去臺灣旅游,行前導游特別囑托旅行團的每位成員,到臺灣要嚴守交通規則,不要闖紅燈,同時嚴格保持文明習慣,不得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否則要被從重罰款。到臺后,家人看到,無論有無警察站崗,當地居民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從沒見到闖紅燈者;而在景區,也見不到隨地吸煙、吐痰、亂扔垃圾者。
??? 由此想到,在我們當地,廣大市民的文明習慣較之臺胞尚存在一定差距。雖說近年經各級大力宣講和治理,廣大群眾在文明意識的樹立、文明習慣的養成上,已有了長足進步,但實事求是地講,仍做得不夠。譬如說,闖紅燈問題,在一些交通路口,只要有警察在崗或有監控攝像頭,則行人、車輛基本上都規規矩矩;而一旦交警下班,或路口雖有紅綠燈但尚未安裝攝像頭,一些行人、車輛就開始“不守規矩”——人不避車、車不避人,肆意穿行。又如,隨處吸煙、吐痰、丟垃圾問題,有監管人員在時,情況還好些,如果無人監督,則有些人就毫無顧忌地我行我素。
??? 而在臺灣,這種現象是很少見的。臺灣整治不文明行為非常嚴厲:當地規定,行人闖紅燈、擅自穿越車道者,處罰款360元新臺幣 (合人民幣近80元),或施以一到兩小時的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而目前國內闖紅燈行為罰款僅5到20元人民幣。凡車輛違規駕駛的,罰款新臺幣1200元。隨地吐檳榔汁的,罰款新臺幣3000元(約合人民幣700元)。
??? 重罰的同時,是嚴管。在大陸內地,一旦面對罰款,當事人往往以沒帶錢、沒帶身份證為由,設法免于處罰,管理者往往對此無可奈何。而在臺灣,如闖紅燈或亂穿車道被警察抓到,違規行人會被登記身份,然后限期去指定機關繳罰金,逾期還要繳滯納金。即使違規行人沒帶身份證,警察也要帶其到最近的派出所上警務網查證身份。如此“窮追猛打”,直到落實懲戒手段為止。
??? 如此嚴管重罰,積之日久,人們“習慣成自然”,即便沒有交警在,大家也都規規矩矩遵守交通規則。而在遵守規則的人群中,假如有人想不遵守規則,則眾目睽睽之下,也沒了違規的勇氣。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不少大陸游客,在內地可以毫不在乎地違規,而一旦到臺灣,立馬變得規規矩矩、文明起來。
??? 可見,良好的文明習慣,其實是從嚴格制定法規、重罰嚴管中培養出來的。臺灣的做法,對我們的城市文明管理,不無啟迪和教益。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