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7月14日,教育部公開發布 《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針對少數教師違規行為設立6條“紅線”。并指出,對違規違紀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 (7月15日《德州新聞網》)
教育部出臺的新規,是向教育領域內的“四風”問題“開刀”。這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實踐活動總要求的貫徹落實。毋庸置疑,目前,教育領域內教師違規現象雖非主流,但卻影響著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個別教師之所以違反職業道德操守,就在于借助了“職務之便”這個“近水樓臺”。這個“近水樓臺”,實際上就是一個“潛規則”滋生、漫延的“灰色地帶”,時間長了,難免衍生“不良微生物”。對此,如果不及早對其“洗洗澡、治治病”,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最終侵蝕的將是整個行業,危害的是整個社會。
??? “賣席的老翁睡涼炕,賣鹽的老翁喝淡湯”,現實生活中,如果是一己私事,人們都能做到勤儉節約、嚴以律己。但如果是公家的事,那就不一定了。可以說,幾乎在任何行業、任何領域,只要有職能的部門、單位,幾乎都存在這樣一個 “職務之便”。搞金融的貸款方便,搞醫療的收 “紅包”……如此下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部門職責就會被削弱,單位利益就會被侵蝕,組織形象就會受影響,最終導致群眾的利益受侵害。特別是當下中國,可謂一個“熟人社會”,不少人為一己之私,千方百計“走后門”“跑關系”,可謂無縫不鉆、無孔不入。這樣一來,“職務之便”這個“近水樓臺”,就會成為被“蒼蠅”盯上的“有縫的蛋”,漸漸成為貪污腐敗的溫床,成為權錢、權色交易的暗角,逐漸演變成為社會健康肌體上的頑癬、痼疾。
??? 俗話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面對“職務之便”這個“近水樓臺”,人們更應高度警醒、嚴格自律,更應以高度的職業道德、社會良知,嚴以律己,以避嫌疑。否則,假公濟私,損公肥私,甚至搞權力尋租,與監守自盜何異?
??? 面對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的各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現象,各級各部門各行業,除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之外,更要出臺制度和措施,嚴管重罰,綜合治理。特別是當前,要借助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東風,對各行各業的”灰色地帶“進行一次大檢查、大掃除,徹底清除部門、單位中存在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