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現了一種聲音,稱目前是最佳買房時機。暫且不討論目前是不是買房最佳時機,單是這種對房子過分重視的態度就值得商榷。一套房,讓多少人心浮氣躁;一套房,又讓多少家庭矛盾激化。對待房子的態度,不妨學學古人。
唐朝時候,郭子儀平叛有功,除加官進爵外,朝廷在京城賜地建造汾陽王府,以示恩寵。王府建造過程中,郭子儀閑來無事經常到工地上轉轉,以便監督。一日,他要求工匠把房子造得更牢固一些。不料工頭回答:王爺,我們家幾代都是造房子出身,在京城里很多大宅院都是我們家負責造好的,從來都是看見房子換主人,卻沒有見過房子有過質量問題的。郭子儀一聽此言,笑笑走了,從此再也不來工地督工了。
近日一位朋友告訴我,本來想攢錢給女兒買一套房子,現在想開了,還是把錢用來資助女兒去海外留學。他說,走在上海的街頭,經常會看到某某名人故居,現在住在里面的人和某某其實已根本沒有關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留一套房子給后人,不如讓后人學有所成自己去奮斗。”
反觀今日之貪腐,住房和豪宅成為繞不開的誘因。不可否認,房產已不單純是提供居住功能的產品,而是一個資產,甚至是消費結構中比重最大的資產。房子本身沒有錯,只因為一些人的心理扭曲了,才使房子變了“形”,才會出現落馬官員案涉374套房產的奇怪現象。
房屋萬棟,所住不過一間;金錢千萬,所費不過三餐。房子本應為人所用,人是房子的主人而不是“房奴”,不役于物方可出入自由;而一旦把房子看得太重,走進去出不來,那就是“牢房”了。□魏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