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軍
??? 當前經濟社會進入結構調整期和發展轉型期,同時也是各種矛盾多發期,既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正確看待和積極處理群眾訴求,又要以規章制度為“定盤星”,靠建立長效機制化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生問題。
落實承諾公開,暢通溝通渠道
??? 堅持開門搞整改,對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久拖不決的信訪積案、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風”問題,都要作出承諾,進行公示,一改到底,取信于民。班子整改方案、干部整改清單、專項整治項目等應該做到目標明確、措施細化、時限明了。問題找得準不準、改得真不真、抓得實不實,要讓群眾知道,受社會監督,最好的手段就是公開透明。公開渠道要廣泛,利用會議、文件、網站、報紙、電視,包括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公示,讓基層干部群眾能方便及時地看到。溝通機制要暢通,通過入戶走訪、定期接訪、民生熱線、網上信訪等方式,讓干部與群眾能夠便捷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和處理問題。今年4月,教育實踐活動剛剛啟動,吳翠云、楊宜新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便帶頭到市12345市民熱線接聽群眾來電,到市人民來訪中心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市幾大班子、部門和各縣市區領導都通過多種形式接聽熱線,與群眾見面,接訪時間、地點等提前通過報紙、電視向社會公告,成為一種切實有效的溝通聯系和化解矛盾的機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深化聯系服務,增進干群感情
??? “路好了干部卻來得少了,通訊發達了干部卻更難找了”這些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提出的問題,正是對當前少數干部作風不實、脫離群眾的一種真切反映。教育活動一開始,德州便在全市實行了網格化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從市級領導到普通黨員,劃片包干,進村入戶,留下聯系卡,帶回真心話,實現了對全市134個鄉鎮(街道)、3190個農村(城市)社區、28萬名黨員和100多萬戶群眾的全覆蓋,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居,確保了群眾訴求及時處理。老百姓普遍感到,革命年代的好作風又回到了干部身上,心里話找到人說了,困難事找到人辦了,干群關系得到了有效密切。網格化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是教育實踐活動中探索出的一項切實管用的工作機制,應該長期堅持并抓好落實。
創新管理方式,夯實基層組織
??? 群眾關切的問題,都是發生在身邊、事關切身利益的問題,既有傳統的干群矛盾、地權糾紛、基礎設施、涉法涉訴等問題,也有新常態下形成的征地補償、社區拆遷、權益保障、生態保護等問題,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區分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加快整改步伐,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解決基層問題重點在上下聯動,關鍵在農村干部。只有整頓建強農村基層組織,選好、用好、管好基層組織帶頭人,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工作的長治久安。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齊河縣作為省政協主席劉偉同志的聯系點,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大膽創新,探索推行農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使村干部提高了待遇、增強了活力、強化了約束、規范了管理,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工作面貌煥然一新,為從根本上加強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范本,值得進一步推廣。
加強行政約束,規范信訪行為
??? 制度管長遠,法治是核心。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于10月份召開,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這是實現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后的必然選擇。要把問題整改、建章立制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進一步規范和約束行政行為,做到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提高社會公平和效率。近日,我市公示了首批27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使執法者行政裁量行為有規可依,防止了濫用現象發生。在德州日報對新的依法逐級走訪規定以訪談形式進行了刊登,引導群眾來信來訪按程序進行,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同時,積極推行視頻接訪和網上信訪,讓群眾有事少跑路多上網,建立便捷的訴求渠道。
(作者為團市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