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按照現在的改革路徑走下去,未來30年,中國還將迎來新一輪巨變。誠如此,這30年里,青年人無疑將逐漸擔綱主角,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
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乏勇挑重擔、敢想敢拼的熱血青年,但似乎也存在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在嘈雜的輿論中迷失了方向、喪失了斗志,仍沒有從沉睡中醒來。
有這樣一種世故:當別人見義勇為時,他在一邊袖手旁觀;當別人不放棄原則時,他笑別人幼稚、不成熟;當別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時,他在算計國家給了他多少好處。
有這樣一些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他們抱怨這是個拼爹的時代;買不起房子,他們抱怨這是個不公的社會;稍微受了點委屈,他們抱怨這都是體制的錯。
世故讓人縮手縮腳,沉溺于自己的一隅天地;抱怨讓人悲觀厭世,對一切不滿又不思改變。殊不知,即便是翩翩少年,世故與抱怨也讓人像個垂垂老者。
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在名篇《青春》中說,“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是青春的本色。如果總是畏葸不前,青春便會迅速老去。阻擋青春老去的最好辦法,便是做一個充滿激情與能量的勇敢者。
勇敢者都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心中充滿希望。他們不因遭遇黑暗而頹唐,不因遭受委屈而抱怨,當機會來臨之時,他們第一個緊緊抓住。
當然,勇敢也需要經驗、智慧和判斷力打底。缺少足夠才能的勇敢,也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以此來看,勇敢也是一種能力,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
摘自10月28日《人民日報》
作者:長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