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猜想”
別自帶“螃蟹”答案
“我夫人是江蘇人,去年11月的時候,我們一家回江蘇,晚上在飯店吃飯,第一次點了螃蟹。以前這么多年我們家下館子從來沒點過螃蟹,太貴了,貴得離譜。現在呢,4兩的螃蟹一只才38元。桌上,老人都在聊,"反腐讓價格變成老百姓能接受的了"。這"38元"讓我印象非常深,我猜想,這兩年八項規定、糾"四風"一定讓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下降了。”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談正風反腐帶給普通人的變化時說。(1月1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如果“白巖松猜想”止步于此可能會得到不少的認同。可是,白巖松在“猜想”之后,又給出了一個38元“螃蟹”的答案,這就失之偏頗。因為,反腐對市場的影響,是從整體而言的,如果將螃蟹等個體價格的變動,當成反腐的指標難言準確。因為,飯店里的螃蟹,因為生長環境不同,供應數量的多少,品牌知名的程度,顧客需求的高低,甚至飯店老板心情好壞,都能影響價格。如果飯店老板認出了白巖松,知道央視主持人來吃飯有利于提升飯店形象,主動打折也未嘗不可。而且,如果按照白巖松的邏輯,如果螃蟹價格上漲了呢,是不是就是反腐不力,顯然二者是“強扭的瓜不甜”,不應該聯系在一起。
反腐的確掃除了“社會肌體、人心當中的霧霾”,可先有生活成本下降的判斷,然后讓“螃蟹”來佐證,南轅北轍,實在不恰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