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江
??? 1月23日的 《齊魯晚報》上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一個小偷看到偷來的錢包里有捐款單后,不僅送回了錢包,還寫了一紙悔改書,表示要重新做人,找份正經工作。
??? 這則社會消息,充盈著引人向善的正能量。捐助他人的善行,竟讓一個小偷迷途知返、懸崖勒馬,其感化力量何其大!在大力倡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與其感慨道德滑坡現狀,不如發揮好善舉的感染 “裂變”效應,以善的正能量驅散惡的陰霾。
??? 崇德向善的出發點,就是助人、愛人。得人恩惠者,必生感激之心。因此,善行最易激起愛的漣漪、引發連鎖反應。前不久去世的青年歌手姚貝娜,毅然把角膜捐獻出來。受捐者小董的父母特別感動,雙雙簽訂了捐獻角膜的協議書。一人的善行,引發多人效仿,其作用如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 我市有著優良的傳統,崇德向善的基礎雄厚。無論是提升 “有德之州”的城市形象,還是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都有賴于社會道德環境的助力。一個民風淳樸、人文環境良好的地方,往往經濟發展也很迅猛。見義勇為頻出的大義齊河,去年率先進入全國百強縣。這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寧津縣委領導班子,不遺余力地打造 “誠信寧津”,看重的也是道德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在我市開創“四德建設”先河的武城縣,進位升級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實踐證明,打造道德高地,能起到 “一石二鳥”的積極作用。
??? 發揮好善舉的感染 “裂變”效應,需要黨委政府的引導。應該放棄唯GDP是瞻的落后思維,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并重。去年我市開展的 “孝信儉”三好德州人評選等活動,就是很好的引導例證。
??? 發揮好善舉的感染 “裂變”效應,需要干部群眾的踐行。 古人有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活中,我們不要不屑于 “小善”,從舉手之勞做起,從量力而行做起,積極做崇德向善的實踐者、支持者、發起者、傳承者,共同打造愛心充盈、守望相助、和諧溫暖的幸福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