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買”?是的,沒有文字或印刷錯誤,就是“賣買”!
??? “買賣”聽起來更順一些,“賣買”實在太別扭了,可惜我們卻生活在“賣買”而非“買賣”的商業世界里。
??? 現實的商業世界,大多數人習慣于“賣買”的經營思維,只有少數富有遠見的企業家才會從“買賣”的角度思考問題。
??? 在“賣買思維”下,企業家們優先關注公司如何擁有“賣”的能力。這種經營思維強調:制造 “更好的或更多的”產品,通過“更好的或更多的”渠道,以及“更好的和更多的”銷售力量來“賣”。我們把這種“優先關注賣的能力”的企業經營思維,稱為“由內而外”的思維。
??? 以“賣的能力”為優先思考方向的決策者們,會特別重視營銷渠道、關鍵資源 (可能主要是一些政府和社會關系),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實現預期經營計劃!
??? 當然,以“賣的能力”為優先思考方向的決策者們,對消費者的調查也會相當重視,他們會花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用于調查和研究消費者的需求。
??? 在消費者調研之后,企業會有更為精確的廣告計劃,輔以會員制、消費者辦卡等“更高明”的營銷手段。有的企業則干脆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樣吸引和獎勵銷售渠道,并為此制定一系列的渠道激勵方案,當然,肯定還會配上一套詳細執行計劃。
??? 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大多如此,他們在“先賣而后買”的思維下做戰略,做規劃,做運營。
??? 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卻統稱生意人、個體戶、企業家這些商業人士為“做買賣的”。這幾乎就是人盡皆知的公理,然而所有的消費者都明白,商業的游戲規則是“先買而后賣”!
??? 我們信奉“買賣”的商業邏輯,它和“賣買”的商業邏輯,無論在語義還是在內涵上,都截然對立,完全不同!我們認為“賣買思維”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商業邏輯,“買賣思維”則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商業邏輯。
??? 在“買賣”的商業邏輯下,戰略強調的是 “首先研究消費者的認知”,通過研究“消費者的買”反過來引領“企業的賣”,通過外部的“買”引導內部“賣”,我們把這種戰略思維稱之為“由外而內”的戰略思維。
??? 大競爭時代,企業只有選擇“先買后賣”的商業思維,搞定了“怎樣讓消費者選擇買我們”這個頭等問題,然后去完善和加強企業“賣的能力”,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戰略定位研修班主講老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總裁班特聘專家)
□許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