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評論員陳廣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4月14日,這封超短的辭職信刷爆網絡。有人評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這封辭職信其實是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從原作者鄭州某中學老師的朋友圈流出的。14日晚,這位任教11年、現已離職的女老師發聲明,希望不再被“搜索”,只想安靜生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種漂亮的文字、瀟灑的態度、“任性”的勇氣以及詩意的情懷等,讓很多男人欽佩甚至汗顏,而且會產生很多遐想。
一封只有10個字的辭職信何以掀起軒然大波?我們無法也不該擅自揣測該女教師撰寫辭職信時的具體情況,但毫無疑問,諸如“情懷”、“勇氣”、“胸襟”等贊美之詞,只是網友的美好想象而已。換言之,我們只是借“最具情懷辭職信”來澆心中塊壘。
在工作上,我們都擁有來去自由、無拘無束、優雅瀟灑的“豐滿理想”,期望把生活和命運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但現實很骨感: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累很無奈,對很多人而言,別說瀟灑地辭職了,眼前的飯碗能否端穩都是未知數。
借用孟浩然的佳句來說,就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盡管“臨淵羨魚”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由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不得不說,這種“艷羨”也包含了一定牢騷、不滿的成分。中國勞動者的辛苦和弱勢是無需贅言的,生活的層層重壓也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心底沉淀了太多牢騷,這是“最具情懷辭職信”走紅的大語境。
當前,人才的流動性比以前大了,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多元化了,但多數人依舊難有“退而結網”的勇氣或資本。一邊是被“過勞死”的陰影籠罩,一邊是別人瀟灑優雅的辭職,平凡如你我的大多數必定深有感觸。
倘若我們都能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不管是勇敢辭職跳槽,還是立志干好現在的工作,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反之,如果只是把“最具情懷辭職信”當成一種宣泄不滿、發泄牢騷的工具,就徒增悲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