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看你,你卻在看手機”“你介不介意把你手機粘在我額頭上,這樣我就當你在看著我說話得了”,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反思生活被手機主宰的文章,讓很多人心有感觸。
行色匆匆的社會里,相聚本已不易而短暫,卻常常穿插一幕幕“低頭”的場景。有人則感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面對面,你卻在玩手機。低頭之際,指尖的喧嘩,替換了現實生活中的噓寒問暖和溫情問候,遺留給他們的,就只剩下了孤獨。
其實,孤獨的又何止是親朋父母,更包括玩手機的自己。當很多人帶著“演示焦慮”對網絡上的自己進行打扮,在廣闊無垠的移動互聯(lián)網絡中曬出自己最為看重的一面,那些飄在空中的代碼和程序已然開始占據生活、影響情緒。而這,照見的正是個人內心的孤寂和落寞。在這個意義上,手機正成為一種“孤獨的手雷”,折射出現代人的心靈正處于孤島之中。
鍵對鍵,永遠無法替代面對面。盡管時代的車輪在不斷向前,但人們對于真實感情的溝通需求,卻從未改變。沒有這種溝通,通訊技術再發(fā)達便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如建沙洲之上,出現“手機多忙碌,心就多孤獨”的尷尬。有了這種溝通為基礎,先進的技術就會讓交流更密切,讓心與心貼得更近。
身處移動互聯(lián)時代,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將手機阻隔在生活之外。但是,別讓手機成為“孤獨的手雷”,讓技術連通心靈,是我們需要解答的一道生活考題。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