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評論員陳廣江
6月1日,有“史上最嚴”控煙條例之稱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開始執行。最近幾年,除北京外,全國已經有十幾個城市通過立法形式明確規定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控煙法規如何避免淪為一紙空文成為專家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癮君子”們注意了,今后北京凡是帶頂場所一律禁煙,室外排隊也不得吸煙,否則將會遭到舉報和處罰。毫無疑問,在我國乏善可陳的控煙史上,《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實施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北京“最嚴控煙令”凝聚了最大共識,代表了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但在眾所周知的中國式控煙實踐面前,公眾依舊無法樂觀。大數據時代,控煙形勢的嚴峻顯而易見。據統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制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全國的吸煙人數超過3億,每年超過10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相當于每天接近3000人。此外,超過7億人經常接觸二手煙,二手煙每年導致約10萬人死亡。要知道,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已生效10年有余了!
控煙究竟難在何處?行業體制的政企不分、煙草業的強大阻撓、財政收入對煙草的畸形依賴,以及法律制度不夠完善和控煙執法過于疲軟等,都是擺在眼皮子底下的阻力。除了“看得見”的阻力,帶毒的“煙草文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理念等,則是“看不見”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阻力。
這種背景下,北京的“最嚴控煙令”能否打開一個突破口,進而成為控煙的樣板,有待觀察。新華網的調查顯示,近半網民擔心“最嚴控煙令”難以落實。可以預料,今后北京因吸煙被罰的人會越來越多,各種有關吸煙的奇葩事件也會頻頻上頭條。而中新網的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者不會勸阻吸煙。如果全民控煙戰爭打不響,靠執法人員管得過來嗎?
要想事半功倍,必須抓好“關鍵少數”。事實一再證明,如何掐掉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嘴里的香煙,是控煙的難點和重點。盡管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但有的領導在辦公室吸煙,誰又來出面制止?在大大小小的部門、單位,“一把手”就是“牛鼻子”,“最嚴控煙令”能否落實關鍵就在于此。
抓好“關鍵少數”,才能管好“關鍵環節”。國際控煙實踐證明:提高煙草消費稅和丑化香煙包裝是控煙的成功經驗。前不久煙草消費稅上調了,但香煙包裝依舊停留在“吸煙有害健康”等空洞的口號上面。最近北京鳥巢懸掛上了巨幅禁煙標志,大是夠大的,但如果掛上骷髏頭標志豈不更好?控煙要“攻心為上”,鏟除帶毒的“煙草文化”,所以如何把香煙包裝丑到不能再丑、惡心到不能再惡心,考驗著政府控煙的決心。
控煙是一場全民戰、持久戰、宣傳戰。不過,越是強調控煙的全民性和長期性,就越要突出“關鍵少數”和“關鍵環節”的特殊作用。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事倍功半,最嚴控煙法規也就有淪為空文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