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勛
媒體在調研從嚴治吏、嚴以用權時了解到,在遼寧舉辦的新提拔領導干部培訓中,曾有兩名干部找人“頂包”替學,一個找司機頂,一個讓縣招商局長替,甚至還讓招商局長代他當小組討論的召集人。
連組織培訓都要缺席,至少說明當事人作風自由散漫,缺乏對人民賦予權力的敬畏。進而就要懷疑對他的考察程序是否扎實,是否真正達到了提拔任用條件。事情被曝光之后,對這兩名干部自然是嚴肅處理,不僅他們本人要被追究責任,提名考察他們的人,也要承擔失察之責。
黨校培訓找人替學,雖然夠不上違法亂紀,卻很能反映干部平常的作風,以及對待權力和組織的態度。這么重要的培訓,說工作忙沒時間恐怕是說不過去的。找人代學很可能是拿培訓沒當回事,隨便找個人應個卯,糊弄了事。這看似是小節,但作風反映黨風政風,對待能決定自己提拔任用的上級組織,都可以弄虛作假、糊弄了事,對待下級和群眾,又會是什么態度?
作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關系到干部如何看待和使用權力,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很多干部都是有小毛病時沒有及時提醒,以致最后出了大問題。嚴肅的組織培訓,竟然可以找一個司機和無關的人代替,說明無論是被提拔任命者,還是組織選拔考察者,至少都存在不嚴不實的問題。
思想教育和作風建設,雖然不能取代法治和監督,但如果運用得好,能起到防微杜漸、潤物無聲的效果,而且比事后懲戒更有效果,代價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