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陳廣江
??? 想盡孝道,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年邁,又希望他們能夠在有生之年享上清福,今年21歲的宜賓女孩做出意外之舉。據8月4日《天府早報》報道,自稱剛從四川師范大學畢業的女孩樊師貝希望有人能夠資助或無息貸款200萬元,讓她為父母在城里買一套房子等,她承諾15年內將貸款還清,“我的后半生將為你而活,創造的財富都可以屬于你。”
???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個剛畢業的美女大學生,想借200萬元提前盡孝,并承諾15內年還款、“后半生為你而活”——恕我直言,若非低俗炒作,這種想法要么異想天開,要么動機不純,用網友的話說是“委婉地求包養”。無論哪種情況,對于一個女大學生來說,都極不靠譜,趁早斷了這種非分之想為好。
??? 有及時盡孝之心,當然令人贊賞,但前提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孝、該如何盡孝。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窮人有窮人的辦法,富人有富人的方式,力所能及就好。假如真有土豪甩出200萬,父母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不僅要操心還錢,還可能有負罪感,能享福嗎?把金錢當成盡孝的前提,這是對孝的曲解。第一個“扣子”就扣錯了,談何盡孝?
??? 其實,真正令人擔憂的,不是女大學生對孝的曲解,而是“借200萬提前盡孝”背后不勞而獲甚至是拿顏值換財富的浮躁思想。“我可以用后半生來陪伴你,并且我創造的財富都可以屬于你”,這樣的承諾已經變味了,難怪有網友調侃說:“我要是富豪就好了,馬上簽訂合同,那么她的這一生就是我的了。”
??? 當借錢盡孝與“傍大款”、“求包養”等曖昧不清的時候,所謂的“孝”就變得虛無縹緲起來,甚至讓人懷疑“提前盡孝”只是一個借口,“空手套白狼”才是目的。當前大學校園早非凈土,對“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想法,很多大學生不以為恥反而為榮,令人深思。
??? 不久前,一項調查稱,逾七成90后大學生不反對“傍大款”。誠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在生存壓力面前,如果通過“傍大款”等捷徑,既能讓父母安享晚年,又能使自己少奮斗幾十年,貌似無可厚非。現實中,不少漂亮女大學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甚至失足婦女中也屢屢驚現“學生妹”身影。
??? 但是,正如白巖松所說,“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不管有多艱難,有多少誘惑,也不管有多么高大上的理由,都不是放縱和墮落的理由。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用汗水和智慧獲得的財富,才最真實最幸福。剛出校門,尚未參加工作,就有這種走捷徑、不勞而獲的念頭,人生何以出彩?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可以多元化,但青春和人生不能自我矮化。
??? 無論是曲解孝心還是渴望不勞而獲,都不是一時一地的個案,這恰恰是“借200萬提前盡孝”事件背后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