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陳廣江
“互助獻血:400cc400元,正規三甲醫院,當場發放獻血金……”這是北京南三環中路劉家窯地鐵站外的一張小廣告。據稱,只要是正常工作日都可以來“有償獻血”,400毫升400元,“正規采血,很安全”。近日,新京報記者暗訪追蹤,一條以“互助獻血”為掩護的血液非法買賣地下鏈條,逐漸呈現出來。
??? 近些年,“血荒”是一個高頻詞,各地血庫頻頻告急。這種情況下,互助獻血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救急辦法。《獻血法》規定,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但互助獻血存在“先天缺陷”:“親友”的概念難以界定,患者找不到人互助,只能花錢找“血頭”。
??? 當血液成了一種明碼標價的商品,患者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自不必說,賣血者也難逃被“血頭”盤剝的命運,當然受害最大的還是本就孱弱的無償獻血事業。合法的互助獻血催生了非法的“有償獻血”,而且連醫院都無可奈何,這是制度存在的致命漏洞。
??? 事實上,互助獻血的致命漏洞只是獻血制度困境的一個縮影。“有償獻血”的根源在“血荒”,“血荒”的根源在獻血制度的信任危機。由于血液采集、管理、使用等環節的不公開、不透明,獻血制度給人留下了“無償獻血、高價用血”的刻板印象。當無償獻血者無法確信自己捐獻的血液會得到妥善管理、合理使用,甚至連有沒有浪費和腐敗都要打個問號的時候,出現“血荒”幾乎必然。
??? 現行《獻血法》已實施17年了,其缺陷和弊端也早已暴露無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也多次呼吁修改,但現實依舊是“按兵不動”,阻力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