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梅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理念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文化是創新的靈魂,從創新思想的產生、創新活動過程到創新成果的社會應用,無不需要文化浸潤。因此說,培育創新文化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最深厚、最持久的社會基礎。
??? 創新文化,簡言之,是能激勵創新的文化。從一般意義上講,其包括與創新有關的價值觀、態度、信念等人文精神和有助于創新的制度、規范等人文環境。前者如以創新為榮、理性批判、開放協作、寬容失敗等理念,后者如與創新相關的考核制度、激勵制度、保護制度等。
??? 培育創新文化需要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創新思想。自鴉片戰爭后,中國人一直探索怎樣獨立、強大,但是,從開始的學習西方技術,發起洋務運動;到后來實行制度變革,發起戊戌變法;再到根治文化落后,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我們側重于學習西方新文化,卻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涵養創新文化的重要源泉。
??? 培育創新文化要從教育抓起。我國當前的教育,從學前教育、到小學、中學,再到大學,學生的創新空間被擠壓,創新思維逐步被扼殺,原本個性鮮明的孩童,經過一套程式化、流水線的教育之后,趨于同質化。所以,創新文化必須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需要改革原有的教育體系,包括理念、課程、師資、實踐等等。
??? 培育創新文化需營造以人為本的創新文化環境。創新活動的主體是人,以人為本、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的環境對于創新文化的培育非常重要。比如營造自由探索環境。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允許員工自由支配20%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發其本職工作以外的項目,這是他們創新的源泉,谷歌公司50%的產品都是在這20%的自由時間里產生的。再比如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造的環境。任何創新都意味著從無到有,總要伴隨著相應的風險,挫折、失敗在所難免,1%的技術成果往往以99%的失敗為基礎。因此,只能成功、不容失敗,必然導致不求作為、無所作為;追求創新,必須給人提供寬松的環境、包容的氛圍。
??? 培育創新文化重在體制機制創新。應圍繞“創新思想的產生、創新活動過程、創新成果的社會應用”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吸引各種資源要素不斷投入創新活動,才能更大地激發人們的創新熱情,保護創新的積極性,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創新文化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