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老同學們聚餐,這本是件高興的事,但菜還沒上齊,人卻跑了一半,其余的人則邊吃邊沉默。這是咋回事?12月13日晚,重慶的宋樵與幾位同學就參加了這頓“最尷尬晚宴”。宴席由前不久才辦完婚禮的新郎裴同學發起,受邀參加的4位同學都是當天沒去參加也漏送禮金的,給人強收禮金的意思。“最尷尬晚宴”所尷尬的絕不僅僅是參宴者,隔著十萬八千里正在讀新聞的你我也能感覺得到煎熬。因隨禮而產生的尷尬事幾乎天天上演,誰沒遇到過呢?不過,能感到尷尬其實也是好事,因為在這尷尬中,也許恰恰蘊含著心靈突圍的力量。
??? 因忘記隨禮而產生的“最尷尬晚宴”只是人情異化的一個注腳而已,社會的“禮奴”困境才是根本原因。當禮尚往來的“禮”可以和金錢劃等號的時候,隨禮就會成為難以承受的尷尬。有人發電子請柬附銀行賬號,有人收完禮金后拉黑未婚好友,有人隨禮“打白條”……人情異化至此,愧對祖宗。
??? 改變社會風氣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的引導也需要一個過程。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只能淪為“禮奴”。既然我們都感覺生活已被變味的禮金“綁架”,難道不該從容一點、勇敢一點,去追求釋然的生活嗎?別人忘了送禮金,漏送者補送,坦然笑納;漏送者一忘到底,不如糊涂到底,人生難得糊涂嘛。
??? 要實現心靈的突圍,需要內心再強大一點。我們無法左右社會風氣,但完全可以主導自己的內心。
??? 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