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平原縣被稱為“中國機床附件之鄉”,這一產業有300多家中小企業,過去因為各自為戰,沒有形成集群優勢。通過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這里的企業開始集中采購、統一銷售,成本降低的同時,銷售收入也大為增長。
這幾天,由德州機床工具協會推出的一批機床附件產品開始對外銷售,進入美國、德國等50多個國家的市場。這些產品雖然由不同的企業生產,但都標注著統一的商標,這也是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首個集體商標。
德州機床工具協會會長王峰介紹說:“集體商標我們采取統一采購、統一監測、統一檢驗、統一包裝這種方式,解決我們這個產業集群產品有質無價、有品無牌的歷史。”
機床附件是機床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平原縣有300多家相關企業,讓他們擰成一股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雖然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但是多數企業個頭都很小,單就采購這一環節,就有苦難言。
“優質的鋼材資源一般都掌握在大企業手中,小企業單獨采購的話,人家廠家根本不會發貨,他們只能買一些次一等的鋼材。”平原縣工信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葉景祿說。
經過認真核算,平原縣政府發現,這些企業每年消耗優質鋼材超過10萬噸,如果大家合起伙來集中采購,在供貨和競價上都會有優勢。在政府牽頭下,一家集采公司應運而生,每半月匯總一次企業需求,統一采購。但是,機床附件屬于個性化定制產品,傳統的統計方式效率低不說,還經常出錯。
山東平原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理龐擁軍介紹,看著外觀幾乎差不多的產品,但是它的加工工藝是不一樣的。比如單純就內孔而言,有的是圓形的,精加工的時候需要在內空直接磨,有的是六邊形的,需要割。這種產品類似的占到公司產品的百分之七八十,規格在三萬多,物料需要十萬多種。
如何能快速精準地進行物料的匹配呢?山東正在大力推行的工業互聯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方式給他們提供了解決的途徑。通過牽手德州本地最大的奧鏈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啟智能化改造,所有訂單、工序和原料產生的數據在系統里自動生成和匹配,實現了零失誤和零延時。
能以更低的價格拿到更好的原料,小企業入駐平臺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但是,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因為統一采購時間相對固定,很多小企業回款不能和采購時間完成契合。
平原百斯特機械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彥濤說: “統一采購一般在15號左右,但是客戶回款基本上是在月底,甚至是不確定時間,造成了我們當月采購原材料資金上的短缺,甚至沒有錢采購原材料。”
為解決這一問題,平臺引入金融機構,以企業的銷售訂單為企業采購提供融資支持。通過實際的訂單和交易量,銀行會給這些企業授信。授信之后,通過平臺就可以直接從網上進行放貸。
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一體化改造,現在這個集群企業間的黏性也越來越大,余料共享、設備共享、產能共享、品牌共享等功能陸續被開發并應用。現在,平臺提供的采購和交易數據,也正為政府招商提供指導。
“比如,我們的企業從哪個廠家的采購量最大,我們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可以和你談,你這個企業從我們這里建一個分廠,你的產品在我們這里就是上游產品、是一大產業的主要需求品,這樣談項目,就能夠提升我們招商引資的精準度,提高項目的成功籌。所以,也助推我們以商招商,補鏈延鏈。”平原縣縣長袁志勇說。
平原融媒記者 姚清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