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平原融媒記者 王帥 董娟)“我手里拿的這個面包,就是我們日常在超市里經常見到的,你看看它后面的配料表里,有一個配方,是海藻糖,它的作用就是替代蔗糖。”12月8日,記者走進平原縣的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項目辦主任何萬忠向記者介紹,這項看似普通的工藝,福洋生物十年磨一劍,突破日本的關鍵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前不久這項技術被評為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蔗糖的需求量,一年大約在2000萬噸,其中50%需要從國外進口。國計民生就是企業創新的方向,為了尋找蔗糖的替代品,2010年福洋生物從自己的老本行玉米產業鏈延伸著手,采用淀粉轉化酶法開始摸索。但是酶就有上萬種,福洋生物就如神農嘗百草,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把酶做到高效表達,可又遇到了新的問題,生產車間不像實驗室,時間銜接上沒那么快。對于酶來說,就必須選一個相對穩定的條件,這又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過程中就是不斷有問題出現。”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趙偉說。
在一次次的“闖關”中,福洋生物力氣花費不少,效果卻差強人意。在縣科技局工作人員的一次調查走訪中,幫福洋生物請到了“外援”。
平原縣科技局副局長朱寶奎介紹:“我們把企業的需求信息轉達給有關高校院所,再把專家邀請到德州,通過技術交易大會這個平臺,讓專家和企業的技術負責人進行對接交流。 2016年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十幾項技術需求,而現在每年都有六七十項。”
專家的到來,不僅讓福洋生物生產的海藻糖占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更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瞄準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機遇,福洋生物研究發現,海藻糖也是一種解決非冷鏈運輸的保護劑,可以解決疫苗儲存問題,這項技術預計明年可實現產業化發展。
借助科技的力量,五年的時間里,福洋生物的年產值從11.18億元,增加到25億元。去年,企業又投資1.2億元建設科研新中心,啟動生物發酵品研發中心、高檔功能食品研發中心、醫藥類中間品研發中心等綜合配套項目建設,帶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平原堅持項目研發、平臺載體、人才對接、萬眾創新“四輪驅動”,鼓勵引導企業建設創新平臺。今年,京信藥業等39家企業入選國家科技中小企業,比去年增加16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省級創新平臺、科技型企業總量、高新產業增加值不斷提高。12月8日,平原縣山東一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匯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申東發酵裝備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2020年第二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平原縣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7年 的4家,提升至今年19家。如今,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引領平原經濟轉型跨越的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