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鎮大莊村村民孫鳳英正在扶貧基地打理小番茄枝葉
2月18日,農歷正月初八,記者來到平原縣恩城鎮精準扶貧基地,站在扶貧產業園門口一眼望去,連片的溫室大棚在太陽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
走進32號大棚,里面溫暖如春,記者看到紅彤彤的小番茄掛滿枝頭,二十多個工人正忙著打理枝葉,第一批成熟的果實即將迎來采摘季。“我們都是附近村莊的,平時不忙就來這里打零工,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有活,一天能掙六七十塊錢,又近又方便。”恩城鎮大莊村村民孫鳳英說。
在恩城鎮扶貧產業園內,像這樣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共有79個,種植的有黃瓜、西紅柿、絲瓜、葡萄等蔬果。
據了解,該項目是恩城鎮整合省、市、縣三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自籌資金,總投資974.4萬余元,分兩期建成,總面積400畝。“大棚建成后,一方面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來園區打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另一方面,我們鼓勵有能力的群眾參與承包,按標準收取大棚租金,產生的收益主要用于恩城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和村集體經濟增收,人均年分紅2000元左右。”恩城鎮扶貧辦主任宋峰介紹,自建成以來,扶貧產業園產生的收益已達430余萬元,三年的時間,恩城鎮106個村、29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成功脫貧。
為了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產業園依托技術及區位優勢,吸引了眾多京津冀等異地客商前來合作。同時,該園還廣開銷路,兩個月前開辟了網上銷售渠道。
“我剛剛發走的是春節后第一單,是廣東的一位顧客購買的田七。現在網上銷售剛開始做,一天能有20多單。相信憑借我們的蔬菜質量,打造我們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客商與我們合作。”恩城鎮扶貧產業園管理主任馬夢濤告訴我們。
為了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該園在管理過程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具有發展前景好的特色種植項目,去年引進的壽光小番茄,種了8個棚,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摘。
脫貧摘帽是起點,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張華鎮盆吳村借助扶貧資金,建設了三個扶貧大棚,不僅帶動該村貧困群眾脫貧摘帽,每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余元,該村種植的芹菜成為了全鎮的“明星”產業。
據統計,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平原縣圍繞產業扶貧,累計投入各級扶貧資金1.09億元,共實施6大類145個項目,實現項目收益3400余萬元,涉及種養類、電商類、旅游類等方面。這一批好項目的實施,既促進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又推動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平穩銜接。
平原融媒記者 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