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解桂穎 特約記者 史蕊
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一項重大國策。
加強基層黨建,新時代一個基礎工程。
兩者如何緊密結合,互為促進,是一項全新的實踐探索主題。
2017年以來,平原縣著眼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立足于平原地區的土地優勢,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
工作由點到面,從淺到深,路子越走越寬,探索了一條符合平原地區實際,以領創辦為切入點,以土地規模經營為突破口,以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發展的“平原路徑”。
問題導向,尋路——“領創辦”撬動鄉村振興“支點”
立夏時節,風兒從蕩著綠浪的麥田上吹來,沒有了春天的寒意,讓人感到渾身清爽。“今年的麥子長勢這樣好,一準兒又是個豐收年?!碧覉@辦事處東大馬村黨支部書記馬利高興地說,“領創辦這條路越走越實,村集體有了錢,鄉親們增了收,黨支部在村民中的威信越來越高?!?/p>
抓黨建是最大政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基層,關鍵在農村,最大的發展潛力和活力也在農村。
近年來,平原縣委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連續18年堅持農村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在農村財務“雙代管”的基礎上,開展“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農村基層穩定。但與之相隨的是,農村黨支部發展集體經濟手里沒資源、腳下沒路子的問題亟待解決。
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黨支部服務群眾沒抓手,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老百姓外出打工土地沒人管,現代農業發展遇到瓶頸,缺乏增收空間。特別是近年來,通過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新增了一大批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片土地都流轉到種糧大戶等個人手中,農村黨支部失去了聯系服務群眾最有利的橋梁和紐帶,基層黨組織邊緣化,黨的執政基礎受到了一定影響。
問題不容忽視,破解迫在眉睫。
2017年5月份,市委組織部舉辦了“土地集約經營”專題培訓班,對各縣就“推進土地集約經營”,發揮黨支部作用、動員群眾、組建合作社、實現集體收入等方面,進行了專題培訓。明確了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區別于其他合作社的兩大特點,一是黨支部主導,合作社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不僅是將土地集中起來,而且還要領導好、指導好、監督好合作社的運行和發展;二是集體增收,集體按照約定在二次分紅中可增加一部分收入。
集體有了收入,黨組織的政治、服務功能才能發揮。平原縣有著103萬畝優質耕地和89萬畝小麥玉米常年種植經驗和習慣的資源稟賦,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拔覀兊膬瀯菰谕恋?,抓好土地就能生金”?;谝陨险J識,平原縣委30多次召集鄉鎮、有關部門座談調研,全縣876名支部書記人手一本《塘約道路》,上上下下進行醞釀和討論,最終縣委統一思想,決定在全縣開展對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的探索和實踐。
黨建引領,探路——“領創辦”舉起鄉村振興“指揮棒”
“村黨支部領創辦的土地合作社真是好,家里的土地不用管,收入卻不減少,平時我出門打工,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了?!?017年10月,鄭莊村首次分紅大會上,村民李長春一張高興數錢的照片,著實讓他成了全鎮乃至全縣的“網紅”。
2017年5月,平原縣在前曹鎮鄭莊村率先試點開展了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并一炮打響。“我們村的試點非常成功,首次分紅群眾每畝收入548元,集體增收5萬元。不僅解決了農業小而散、無法實現規模經營的問題,還解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沒有抓手的問題。”鄭莊村黨支部書記鄭傳蓬說。
鄭莊村合作社的成功運營,為這項工作在全縣全面鋪開探出了路子。通過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使群眾更加信賴和依靠黨支部,支部與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使農村黨支部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增強。
然而,隨著合作社逐步擴面,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單村單社解決不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五難”:澆水難、晾曬倉儲難、用工難、資金籌集難、合作社規范運行難。這些問題影響到合作社的效益,在生產經營等方面也帶來很大的風險隱患。針對“五難”問題,平原縣成立了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工作指揮部,宏觀統籌、梯次推進“領創辦”。
其中,工作推進中心設在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保障方向、牽頭抓總、統籌推進,為全縣黨支部領創辦工作把脈定向;農技服務中心設在縣農業局,主要負責新技術新品種推廣、龍頭企業培植及對接、合作社運營等工作;惠農政策整合中心設在縣農辦,主要負責惠農政策整合;為農服務中心設在縣供銷社,主要負責農資供應、糧食收儲、農機作業等工作。目前,全縣共有236個村由黨支部牽頭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16萬畝,實現了“黨支部領導地位鞏固、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群眾土地入股分紅增收”三方共贏。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已成為平原基層黨建的一面旗幟,今年,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平原把“領創辦”列為鄉村組織振興的“頭號工程”,長久持續、毫不松勁地抓下去。
三產融合,走路——“黨支部+”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王杲鋪鎮是糧食生產大鎮,也是蔬菜產業大鎮,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確定了‘對接外部企業、打造產業聯盟、實現跨越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鎮23個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全部與鑫源糧食種植合作社簽訂股份流轉合同,8800畝土地的種、產、銷全部納入鑫源糧食種植合作社統一管理。同時,在種植鏈條的各個環節對接中糧、中國農墾、山東農科院、甕福金谷、廣西田園等龍頭企業,實現了由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單兵作戰向產業聯盟的轉型升級。”王杲鋪鎮鎮長李冰介紹。
領創辦指揮部“四個中心”解決了一村一社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做到合作社種與老百姓自己種收入持平或略高,但還存在種植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上不去等問題。為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三產融合,對接市場,讓黨支部領創辦的路子走的更遠,平原縣委縣政府積極搭建平臺,引導黨支部采取多種形式與龍頭企業探索深度合作、發展共贏,形成了“黨支部+”三種產業振興模式。主要表現為,以王杲鋪鎮為典型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產業聯盟”模式;以前曹鎮為典型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鄉鎮聯合社+特色訂單種植基地”模式;以桃園街道為典型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一體化農事服務平臺”模式。
與魯望農業集團合作的鄉村振興桃園示范區項目,目前,正按照“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街道駐地集中”的思路進行建設,并入選全省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
特別是今年以來,一場由黨支部主導的“拆遷”攻堅戰在這里打響,截至4月底,涉及的11個村完成了整體拆遷。此次拆遷將使2萬畝土地連方成片,成為示范區的核心區。在這片土地上,山東魯望農業發展集團和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將聯合打造優質高端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現代產業園區、生態宜居小鎮。
按照“走規模發展之路,舉綠色生態之旗”的理念,桃園街道辦事處還將街道8萬畝土地集中打包對外推介,吸引了正大、中糧、新希望等農字號龍頭企業落戶桃園,實施“種養加”“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青島農業大學“兩院一基地”、省科技廳“農科驛站”也相繼入駐,配套完善的農業科技綜合服務中心、人才公寓建成啟用,20余名碩士、博士扎根桃園助力發展。
多個鄉鎮“活地生金”的生動實踐,使平原縣于2018年11月19日至21日,舉辦了一場“攜手強企名校,開發共建百萬畝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研討洽談會”,更加打響了“平原有良田百萬”的資源品牌,吸引了更多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到平原聚集。對此,平原縣還將建立集中推介常態機制,每年舉行一次全國范圍的研討洽談會,推動黨支部領創辦下的100萬畝優質耕地,面向全國進行開發共建,為平原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八方聚力,筑路——“領創辦”助推鄉村振興“新跨越”
經過兩年的發展,領創辦有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實現了“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有效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為農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創造了條件,為發展“三產融合”打下了基礎;群眾把地交給黨支部,放心的外出打工,收入不減少,黨支部在為群眾服務過程中,重新樹立了威信,密切了干群關系;引進龍頭企業,促進了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兩年來,平原縣委也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教訓。目前,全縣“領創辦”正在按照“八個一”的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實施一套工作推進機制,書記、縣長親自搞謀劃、出思路、做決策、促落實的指揮作戰機制,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政府兩名副縣長分線作戰的責任落實機制,結合問題解決機制、工作考核機制等一系列措施,舉全縣之力,推動百萬畝土地開發工程順利實施。
建立一個產業聯盟,將農業產業鏈上的企業集合起來,培育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聯合體,共同參與全縣百萬畝土地開發建設。產業聯盟下設糧食、蔬菜、農機、畜牧、林果等5個分盟,共有132個企業組成。
搭建一個縣級智慧農業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大數據中心,集農業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惠農政策及資金整合、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銷售等多項功能和服務于一體,推動黨支部領創辦下的100萬畝優質耕地,面向全國進行開發共建,以“開放”促“開發”,以“共建”促“共贏”,為平原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同時,制定一套扶持政策,整合全縣惠農政策,打捆向龍頭企業傾斜;搞好一系列便民服務,進一步解決龍頭企業專業服務體系問題;引進一批專家人才,加強政府、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解決智力缺乏問題;進行一次洽談推介,每年舉行一次洽談推介會,對百萬畝土地開發工作把脈定向,不斷促成新的合作;建設一支過硬基層支部書記隊伍,解決“就基層組織抓基層組織,年復一年、停滯不前”問題。
出實招,動真格。“八個一”的工作機制,不斷建強平原基層黨組織,把農村黨支部“領創辦”推向深入,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平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