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廟鎮孫莊村省派駐村黨支部書記宋文彬(左二)和村民們在一起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如何讓全縣1489戶脫貧享受政策的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成為平原縣最艱巨的任務。
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在貧困戶識別幫扶方面,平原縣每年派出近千名縣鄉干部進村入戶,按照“六步工作法”開展精準識別、精準納入和精準退出,確保符合條件的一個不少、全部納入。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原縣累積投入各級扶貧資金1.4億元,實現項目收益24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近800萬元。
脫貧攻堅,平原縣以非常之力、關鍵之舉精準施策幫扶,實現了貧困對象穩定有序退出;整合資金建設優質項目,實現了群眾增收與農業轉型的互促雙贏;凝聚各方合力,形成了全社會關注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局面。
23位縣領導把脫貧工作做在貧困戶家中
“看病花了多少錢?報銷后自己還要拿多少?”“家里平時都吃什么?”“幫扶責任人是不是經常過來?”……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在王鳳樓鎮后王村王成清家中,屋里屋外看了一遍,門口的羊棚、整潔的小院、敞亮的臥室,還有干凈的廚房。王洪霞掀被褥、擰水龍頭,每一處都看得十分仔細。
在屋里,王洪霞和王成清坐下來拉家常,詢問他在生活上還有什么困難,80歲的王成清告訴王書記,他的身體很硬朗,自己養了十幾只羊,去年賣羊收入近3000元,再加上扶貧項目分紅、家里的2畝多地、老年養老金等,全年純收入將近1萬元,王洪霞聽了很高興,并囑咐身邊的幫扶干部,老人平時都是自己在家,一定要多來看看、多關心老人的生活情況。
當來到前兩年因病致貧的徐連慶家時,徐連慶的妻子張桂香拉著王洪霞的手,高興地說著這兩年家里的變化。“現在家里在鎮上的幫助下,我和對象都能到附近打工,收入相對穩定,看病有大病醫保、孩子上學有縣里的‘雨露計劃’,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稍微松一口氣,降一降標準,扶貧政策落到貧困戶家中就會打折扣,我們前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也就功虧一簣。所以我們現在更應該高標準、嚴要求,把扶貧的成績單落實到貧困戶家中,讓貧困戶生活得好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路上,縣委書記王洪霞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
“今年收成怎么樣?”“受疫情影響嚴重么?”……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志勇走進王廟鎮梁莊扶貧大棚里,看產業、問效益,詳細了解項目運營模式、收益情況。“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并在發展思路、經營模式、科學種植上下功夫,保證項目長期收益,努力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為群眾脫貧致富注入持久動力。”袁志勇對現場鎮村干部說。
據了解,梁莊蔬菜拱棚扶貧開發項目已經累計實現收益近50萬元,向王廟鎮張府、常莊等10個貧困村的41戶87人分紅近15萬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5萬元。在平原縣,像王廟鎮這樣的扶貧開發項目還有很多,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全縣貧困戶的穩定脫貧和村集體經濟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脫貧思想不放松,脫貧攻堅常態化。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縣長袁志勇帶頭,23位縣級領導同志定期到全縣6個重點鄉鎮,94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及重點鄉鎮扶貧項目中去,把扶貧工作做在群眾家中,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問題。縣級領導紛紛往扶貧一線走,摸清摸透貧困對象致貧原因,逐戶查看扶貧項目收益賬單,詳細了政策落實情況、貧困戶的生活改善情況。同時,縣領導還深入到產業扶貧項目,現場了解項目運營情況、帶動脫貧成效,解決項目運營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正常運營,收益穩定,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全覆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希望同志們再擰發條、再鼓干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向上級和全縣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王洪霞說。
1011名扶貧干部結對幫扶暖人心
“村里不能光靠種地了!我們就搞良種繁育,搞綠色種植業!”2018年,孫莊村省派駐村黨支部書記宋文彬在村兩委會上提出。
2018年2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監察室副主任老黨員宋文彬來到孫莊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我進了低保戶家中,他家的窗戶沒有玻璃,有些地方就用塑料布包著”。當初來的時候,宋文彬怎么也沒想到,村里會這么窮。這讓宋文彬意識到,扶貧工作的關鍵是要提高農村自身的“造血”能力。
為了給鄉親們找出一條致富路,2018年,宋文彬幾乎走遍了德州本地所有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調研發現,德州本地的有機水果存在市場空白,各個區縣超市的有機水果貴且種類少。
這更堅定了他開發綠色種植業的決心。借助孫莊村有種植梨和葡萄的基礎,新建、擴建了10個葡萄大棚,在村東新建100余畝的京魯梨園。同時,在村南建成了300米葡萄長廊,并為梨和葡萄注冊了“俏孫莊”果品商標。“宋書記沒有一點官架子,從來到我們村,就一心想著老百姓,不管是孩子考大學報志愿,還是鄰里有個糾紛,誰家有個煩心事都愿意找他拉拉,我們早已把他當做了我們村的人。”孫莊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張洪軍這樣評價宋文彬。
曾經,孫莊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汽車開來揚起滿面黃沙,如今,不僅有了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都是駐村書記宋文彬給這個小村莊帶來的大變化。他奮戰800多個日夜,村集體從靠輸血變為自身造血,大量外流務工人員開始回流。
在平原縣,像宋文彬一樣的省派黨支部書記還有3名,他們紛紛向上級爭取扶貧資金,不斷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村居環境,鼓勵村里發展產業,帶領群眾大步奔向小康路。
“我們村里一共有103戶、468口人,省定貧困戶4戶,15口人。其中范金江家有6口人、楊秀英家有2口人……”說起腰站鎮省定貧困村宋范村的基本情況,平原縣融媒體中心派駐“第一書記”劉錫昌如數家珍,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宋范村的一員。
不僅要脫貧,還要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2020年3月,劉錫昌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壯大村集體經濟事宜,最終決定在村里種植具有長遠效益的國槐。
“原先這里是4座危房和兩個坑塘,我們動員村民一起行動,結合前期綜合治理、拆違植綠、‘三權分置’等工作,整理出閑置土地12畝,今年植樹節種植了3000余株國槐,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還能增加集體和群眾的收入。”劉錫昌說。
隨著這些苗木的成長,現在的宋范村,綠色氣息濃厚,處處綠草如茵、枝繁葉茂,村莊的顏值得到再次刷新。再過4年,這些苗木長成后,預計可增加村集體經濟50余萬元。
目前,在平原縣像宋文彬、劉錫昌一樣的省派黨支部書記、市派及縣派“第一書記”共有166名,他們與全縣895名縣鄉干部齊心協力,打通了結對幫扶“最后一公里”。自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914戶貧困戶享受危房改造、195人享受“雨露計劃”、56人享受“金暉助老”,2844人次參保扶貧特惠保,他們把扶貧的成績單都寫在了群眾的家里,寫在了貧困戶的笑聲里。
28個縣直部門脫貧路上齊發力
“小李來了啊,快別忙了,進屋里坐坐吧。”
“不忙不忙,我把院里這塊打掃完了。”
6月22日一大早,張華鎮胡莊村的幫扶干部李志輝來到胡建華的家中,一進門,就順手拿起門口的笤帚開始打掃院落。掃院子、收拾屋子、擦窗戶......這一番忙活下來,李志輝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但胡建華的家中卻干凈整潔了許多。
“小李隔三差五的就來俺家打掃打掃衛生,收拾收拾家務,還經常陪我母親聊聊天,家里現在跟以前是大不一樣了。”胡建華一邊和記者交談一邊招呼著李志輝往屋里去。
胡建華是張華鎮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自己本身勞動能力有限,家里還上有9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妻子患有智力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一家四口的日子一度很艱難。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全家人雖然順利脫了貧,但是家里的生活環境一直不是很好。
扶貧不僅僅是一串脫貧的數字,更是一份責任,一份關懷。為改善貧困戶的居家環境和精神風貌,今年以來,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縣扶貧辦、縣婦女聯合會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潔凈扶貧”行動,讓貧困戶家中院內凈、室內凈、廚房凈、廁所凈、個人凈。
“我們縣婦聯在全縣各單位開展‘巾幗扶貧 潔凈庭院’志愿幫扶活動,組織全縣的婦女同志志愿到貧困群眾家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平原縣婦聯主席李文霞說。
在縣婦聯的宣傳發動下,各鄉鎮(街區)婦聯、縣直各單位婦委會、各級巾幗文明崗、三八紅旗集體紛紛成立巾幗志愿服務隊,定期到貧困戶家中為他們打掃衛生、料理家務、手把手為他們普及家庭衛生常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全縣“潔凈扶貧”行動的順利開展貢獻了巾幗力量。
在三唐鄉唐樓村辛永軍的家中,剛剛修繕完成的房子煥然一新,辛永軍雖然因為精神疾病情緒很不穩定,但是看到家里修繕以后跟新房差不多,逢人說話都比往日和氣了很多。
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改善是每一位住建人的心頭大事,為精準解決每一位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住建局的工作人員多次入戶摸排,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交流,到貧困戶家中實地查看,根據實際情況分類解決住房問題。截至目前,全縣有3891戶困難群眾實施了危房改造,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已全部得到解決,為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平原縣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縣人社局開發公益性崗位,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讓他們能有相對穩定的收入;縣扶貧辦開展“雨露計劃”,保障貧困群眾家中孩子的上學問題;縣水利局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讓所有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正是全縣28個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主動認領任務,從貧困群眾家中找答案,才能切實為貧困群眾解決了實際困難,讓每一位群眾都在小康路上不掉隊。
平原融媒記者 董娟 王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