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看段偉那么靦腆不愛說話,但是干起工作來一絲不茍,從來都是兢兢業(yè)業(yè),一點也不馬虎。 ”3月7日,段偉的同事看到記者去采訪,七嘴八舌的介紹。今年38歲的段偉1997年進入縣職專學習計算機專業(yè),兩年的學習生涯結(jié)束后,段偉參加了1999年的冬季征兵,在濟南平陰某部服役,圓了自己的當兵夢。
“當兵的時候,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東平湖由于大暴雨水位暴漲,隨時面臨決堤的風險,我們連隊接到搶險任務后,迅速趕往出險地搶險,用炸藥把湖底炸低,然后再對水壩進行加固,雖然很累,但是看到身邊的戰(zhàn)友揮汗如雨的扛麻袋、打地樁,自己就有著使不完的勁兒,我從小就向往當兵,覺得能為國家、為老百姓做點事,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
結(jié)束軍旅生活后,段偉被安置在縣里的糧所上班,朝九晚五的生活還算是比較輕松,但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糧所漸漸的淡出人們的生活圈子,最后終于消失了,對于段偉來說,隨之而來的就是被迫下崗。這個時候的段偉已經(jīng)結(jié)婚,還好妻子在魯抗集團有一份工作,兩個人才可以勉強的維持生計。
下崗后的段偉如坐針氈,看到妻子整天忙里忙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又無計可施,為了多賺錢點補貼家用,段偉給人打過小工,做過設計,還當過司機,什么活賺錢他就干什么,兩年過去了,生活卻一點起色也沒有。好在有朋友介紹,段偉進入當時的板紙廠上班,那個年代,段偉每個月只能領(lǐng)取到幾百塊錢的工資,為了讓日子過得不那么緊張,段偉經(jīng)常主動請纓去加班,只為多拿那寥寥幾十塊的額外收入,節(jié)假日的時候他還會去“上市兒”。就這樣十年過去了,雖然段偉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還遠遠不到富裕的程度,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段偉心里始終惴惴不安,在他心里始終有這么一個念頭:要是能有一份穩(wěn)定的吃公家飯的工作,那該多好啊。
無巧不成書,2017年7月,縣里安置退伍軍人再就業(yè),段偉順利的來到齊齊發(fā)市場辦上班,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當段偉接到通知的時候,接電話的他差點喜極而泣,握電話的手都抖了起來。
“我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安排協(xié)調(diào)齊齊發(fā)大市場內(nèi)外的各種事情,尤其重要的是解決業(yè)主和物業(yè)之間的矛盾等,我知道這份工作很不容易,但是當過兵的人從不怕苦,也不怕難,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點成績來,不辜負所有人對我的希望。 ”段偉對記者說。
記者 李燁